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三本院校的“薪情”逆袭说明了啥? 

吴江

2015年06月05日14:5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调查显示,考大学时选的“热门”专业,毕业找工作时不一定“吃香”;而考了差的学校,就业后拿的薪水可能还更多。同样是28岁的北京毕业生,北京大学的毕业生从事HR(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月薪8000元;而某三本院校一毕业生担任公司的高级软件工程师,每月薪酬已高达2.5万元!“选专业还是选学校?” 这是每年高考生,都要面临的难题。据某互联网企业调查显示,岗位差异是影响薪资待遇的重要原因,而高校专业直接决定了就业岗位。(《新快报》6月3日)

又到大学毕业季,同时也是高考学子们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的时节,相比对于大学和专业的笼统认知,师哥师姐们的就业状况到底如何,毕业多年后的“薪情”究竟怎样,这些鲜活而生动的人生经历,对于即将走入职场,以及正在挑选大学与专业的学子们而言,其参考与指导意义,无疑来得更有价值,也更为可贵。

很多时候,基于客观数据的调查与统计,往往能够呈现更多的真相,甚至颠覆人们一贯秉持的成见。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薪酬状态为例,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更容易就业,毕业后的薪酬更高,固然是人们的普遍认知。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名牌大学便是更好职业与更高薪水的保证。相反,同龄的毕业生,同样年份的职场历练,三本院校毕业的软件工程师月薪达2.5万,而北京大学毕业的HR月薪8000元。尽管软件工程师与HR是完全不同的职业选择,行业之间的差异也本无直接的可比性。如果能拿不同院校的相同专业,或毕业后在相同行业就业的毕业生做对比,或许才更加客观,也更具可比性。相比拿HR与软件工程师PK,北大毕业的软件工程师“薪情”怎样,的确才更有说服力。

应该说,拿三本院校的软件工程师与北京大学毕业的HR比“薪情”,的确显得不够“科学”。 且不说职业与人生本无绝对可比性,更不能简单的以薪酬来判断成败。即便是专业、行业上的差异,仅仅是个案的对比,也不具备普遍的参考意义,更不足以得出三本院校就业和薪酬高过名牌院校的结论。现实中,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好工作,更容易获得高薪,多半也仍是高概率事件。

但是,即便三本院校毕业生的“逆袭”,仅仅是偶然个例,却仍然足以颠覆人们固有的偏见。现实中,自以为进了名校便前途无忧,削尖脑袋钻进“热门”专业便锁定“高薪”,倒是常常事与愿违。事实上,名校热门专业,固然是一块相当不错的职场“敲门砖”,但职业的发展,却注定是一场长跑,如果缺乏长期坚持的毅力,甚至躺在文凭和出身上“吃老本”,先发优势急转直下为劣势,也就在所难免。至于名校毕业生被三本院校的“逆袭”,也不过是“龟兔赛跑”的新版本罢了。

而对于一些公认“高大上”热门专业的盲目追逐,不仅缺乏对于专业前景和发展的认知,更罔顾这些专业与自身的兴趣特长是否匹配,因为追逐热门而迷失了对自身的认知,更不知导演了多少出人生憾事与悲剧。相比追逐最好的职业,充分认识自我并选择最适合自身的职业,恐怕才是真正意义上最好的职业。

基于此,三本院校毕业生的“薪情”逆袭,当然不必过度阐释。但其对于专业的选择,职业的发展的启示,却仍然值得深思。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