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羊城晚报:当低俗语言蚕食了精致表达的传统

然玉

2015年06月04日15:14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6月2日,净化网络语言主题座谈会在京召开。当日,该座谈会上发布了《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记者获悉,2014年网络低俗词语排行榜中,“尼玛”、“屌丝”和“逗比”位列前三。此外,“尼玛”“屌丝”“逗比”“砖家/叫兽”“你妹”等均榜上有名。报告指出,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主要表现为,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6月2日东方早报)

网络时代,语言的“盲流化”,似乎已成为一种流行的倾向。这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两个层面,也即美感消弭、恶意升级。由键盘、字节、帖子所建构的话语世界内,早已丧失了曾经精致的表达传统。取而代之的,则是诸多“去意义”的吐槽、复述与谩骂……很大程度上,网络空间内的语言秉性,早已超越了个体主导的范畴,而成为各种流行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脏话恶语,就如同病毒一般,悄然间让太多人受到感染。

低俗语言,之所以在网络上大行其道,自然有着极为复杂的成因。首先,这与某些网民群体天然的“表达习惯”有关。他们总是急于展现立场、急于刷出存在感、急于“击倒对方”,因而难免倾向于选择攻击性极强的脏话恶语;此外,这也与网上“信任割裂”的现状不无关系。不同身份者,往往会默认对方是不可信任、不可说服的,既然如此便只好脏话招呼了——网络舆论场表现出的整体狂躁、偏激的氛围,实乃“低俗语言”滋长的温床。

事实上,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其中一种,是明知其脏其恶,却仍毫无顾忌地拿来所用。还有一种,则是“没觉得有多严重”,下意识、习惯性地就“出口成脏”了:“网络低俗词语排行榜”一经公布,很多人方才后知后觉惊呼“中枪”,这些无疑属于后一种情况。此类现象,无疑耐人寻味。试问,脏话恶语是怎样做到悄无声息,就从我们的键盘蹦出,并经由鼠标点击发出的呢?

为此求解,其实也很简单。要知道,很多低俗词语,早就通过谐音、缩略等手段,完成了自我伪装和脱敏。于是,诸如尼玛、逗比等等词汇,表面看起来似乎“没那么恶劣”,大家用起来也就心安理得了。除此以外,在很多时候,“说脏话”也已变成圈子文化的一部分,用以彰显亲密亲昵、率性不羁……可即便经历了这种种“去罪化”的过程,脏话恶语的本质却未有丝毫变化。它仍是体面社会的一大顽疾,加速了民间语系的品格沉沦。

低俗网络语言的流行,或许只是庸众们一同作用的结果。当人们失去了斟酌词句的耐心,失去了逻辑论辩的能力,他们未免便会选择用脏话恶语来进行思想表达。就此而言,让网络用语回归健康,首先要做的,显然是重新建构起普罗大众与精致语言的熟络关系。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