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长江日报:高考不是人生独木桥

段久惠

2015年06月04日09:03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本报报道,2015年高考将在本周末到来,目前高考准考证已经陆续发放,7日、8日高考期间,考生凭准考证将可免费乘坐地铁、公交车和船。最后4天,武汉5.25万考生正在紧张复习冲刺。

无论每年“我们需要怎样的高考观”的社会议题,总会在夹杂着质疑、争鸣中,卷起多大的舆论漩涡,但不可否认,对寄望于通过高考改变人生而苦苦奋斗的无数考生和家庭,对于日夜辛勤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们,高考,意义非凡。但对高考的理解,是否仅仅是一朝喜庆或沮丧的战绩和数字?

时代变迁,高考所承载的涵义也在改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父辈一代开始重新经历高考;彼时资源稀缺,高考被当做一生当中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成为改变命运的重要甚至唯一途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大学享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普遍有着天子之骄子、知识精英贵族的优越感和气质。时间往后推,本世纪的高考日益走向全民化。

如今,接受知识不是“贵族权利”,获取途径和成本早已平民化。大学只是短暂阶段,而健全的品格、性格伴随一生,也许比学历更重要。当国外的高等教育成为更多有余力的考生家庭选择时;当社会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空间机会,让青年人成长成材时,唯德是举、唯才是举的社会,高考已不是社会唯一的评判标准,也不是有志青年实现人生追求的独木桥。

毫无疑问,对于广袤大地的中国考生,尤其是出身贫寒的学子,在目前,通过高考仍是实现人生跨越的最重要钥匙。而且,作为技术考试,它的考评明晰化、制度化,至少实现了过程最公平。但是,我们无法忽视,现行高考制度录取标准不够灵活、生源异地考录不合理等问题。当然现在,落实异地高考政策、尝试自主招生等举措相继推开,结合时代变化,中国的高考和人才遴选制度也在寻求不断完善。

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考生的紧张、焦虑、努力、不安或者兴奋,但想对那些可爱的孩子们说,对于考生而言,实现人生理想和追求前程还很长,或坦途或坎坷。对失意者而言,高考不是独木桥;对成功者而言,高考不是终身保险。高考只是一场成人礼,无论成败与否,你是怎样走过去的,才是写给18岁热火青春的年轮注脚。

好好考,然后考完后,继续前行。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