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到故宫拍裸体照”算哪门子艺术?
背景:近日,一则“摄影师故宫拍摄人体艺术照”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引发关注争议。昨日,故宫方面表示,事先对此事并不知情,但工作人员曾在事发时进行过制止,相关行为不仅违反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更是对文物本身和文化遗产尊严的破坏,应当受到全社会的谴责。当事摄影师在微博上回应,他并不认为这种行为挑战了公序良俗,并将在故宫拍裸照,比喻为自己在家拉屎。
新京报发表刘雪松的观点: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的行为,应当处以治安拘留或者罚款。故宫工作人员理应在发现此事时,就果断报警,交给警方处理。如果,当时故宫方面照此办理,或许,也不会有后续事件的发生了。故宫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不是摄影师自己家中的厕所。所以,摄影师所谓的“没有影响到任何人”,难免有掩耳盗铃之嫌。公共场所游人如织,其中不乏未成年人,怎么可能不影响到别人?摄影师选取的极端传统场景、极端前卫裸体,挑战的不是创意难度,而是在不准许的特殊环境下如何成功闯关的技术难度,是在不被公序良俗所接受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博取出位的心理难度。
华商报发表张敬伟的观点:涉及到裸体,尤其是所谓艺术家的裸身艺术,整个社会往往陷入困扰中。似乎,艺术家就有特权,将违法度和逆道德的色情升华为艺术——艺术似成绝对正确的“主义”,社会公众眼里的“色情”,一旦经此“主义”包装,就能从低级趣味变成高雅脱俗。社会公众,在此不正常的意识形态压迫下,一旦有所怀疑,就会被调侃为不懂艺术的“伪君子”式的卫道者。流俗之下,诸如此类的艺术家反而义正辞严和道貌岸然,公众不能说也不敢说——一说都是公众的错。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社会想象,只会放纵所谓的艺术家胡乱制造涉黄涉暴的所谓艺术,对于社会生态是污染和伤害。
小蒋随想:有些人就是寄希望“惊世骇俗”、靠眼球效应上位。这个摄影师确实由此成为焦点,裸模也“一脱出名”。有名就可能有利,争议越大,催化剂效应越强。这种事打着艺术的旗号,但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明眼人都明白。这伙人同样知道自身行为“越界”。否则,不会先去拍摄地“踩点”,又在开园时“抢在其他观众之前从午门西侧门洞跑进故宫”。他们的所作所为与“光明磊落”没有半毛钱关系。所谓“没必要跟全世界把这个(道德底线)标准说出来”,实际是理屈词穷。有律师认为,此事涉嫌猥亵公众视觉,问题是该怎么惩处?如果只会“到公共场所去脱”,不是艺术,是下三滥。
“产妇遭人暴打”何以引出“仇官论”?
背景:5月30日,网曝云南省财政厅法制处原处长黄钦明要参观一产妇和婴儿休息的房间,产妇拒绝后遭黄钦明一行两人暴打。红河州委宣传部长伍皓个人认证微博称,打人者是黄钦明族人,伤者家属是借黄的干部身份刺激公众仇官情绪。
扬子晚报发表马涤明的观点: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讨论清楚:一是“公众仇官”之说,是不是要慎言?网络上可以有这样的说法,个别官员私下也可以发这样的牢骚,但伍皓以“宣传部长”身份认证的微博里抛出这样的说法是否合适,是否负责任?相信一个宣传干部能够搞清这个问题。把“公众”作为指责对象,滥扣帽子,不怕诱发对立情绪?二是产妇家属是否在搞“刺激”,按理说,只有人家自己知道,伍皓纯粹是妄猜。以官方宣传部长身份,仅凭猜测就指责老百姓“刺激仇官情绪”,这已经不仅是不理性了。
华商报发表马想斌的观点:原本一场已经构成行凶伤人的事件,在处理过程中,警察以年纪大而不对打人者进行拘留,如和稀泥那般进行调解,这当中有没有一些猫腻?能够在景区非参观区域内强行参观,遭拒后对产妇暴打,如此不顾道义与法律的行径,恐怕跟其在任为官时肆意妄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吧?纵然打人者不是退休官员自己,那么身边人如此放肆,是否也是借了他的势?“我作为宣传部长的责任是为公众提供事实和阐明理性”,这是伍皓对自己在暴打产妇事件中仇官言论的进一步解释。要说的是,慎言仇官才是真正的理性。官本源自于民,因此,官民之间应该并无利害冲突可言,更不应该出现仇官的情形。
小蒋随想:不管怎么说,打人者都理亏,涉嫌违法。更何况,还是大男人打产妇,令人不齿。但这件事也有蹊跷之处,黄家人为何要参观产妇与婴儿的房间?产妇与婴儿为何住在景区内?如果产妇所住的房子属于私产,产妇完全有权拒绝外人参观。面对民居,黄家人却要擅闯,不让参观还打人,底气与戾气从何而来?网帖还曝光了打人者的户籍信息,据称是派出所查证。这种信息是怎么从派出所流出的?这显然与“人肉”无关,而涉嫌公权力泄露公民信息。即便退休干部真的打人了,以这种形式泄露有关信息,而不是公开公正处置,也是吊诡的。一方面是被打方称“整件事情发生后,没有一个领导前来关心,直到微博曝光后,镇上领导才现身,不过都是打官腔,没有实质的解决方法”;另一面是红河州州委宣传部部长伍皓在微博上抛出“仇官论”,到底是谁没说真话,试图转移公众视线?
![]() |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