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副县长任教训,在渭南市富平县任副县长时,利用职务之便,让正在上学的儿子“吃空饷”,一年多时间“白吃”4.5万多元。任教训被人举报后,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反而被平调到邻县当副县长,履新一个月后才被通报上缴“吃空饷”所得,仅给予党内警告处分。(2015年6月2日 中纪委监察报)
“吃空饷”是一个常谈不鲜的话题,各级各部门在惩治干部“吃空饷”的行动中,也算是决心下定,敢于亮剑。按理说,既然各级部门已经剑指“吃空饷”,此等行为应该没有了生存的土壤,然而,在媒体的调查之下,“吃空饷”现象仍然十分猖獗。这就让人纳闷了:既然“清退”工作一刻不停留,“不能吃、不敢吃”的长效机制在完善,为啥就难以刹住一些领导干部“吃空饷”这股歪风呢?在笔者看来,“吃空饷”是顽疾,而“点到为止”的“吃空饷”惩戒方式更是一大顽疾。
就拿渭南市富平县这位副县长任教训来说,他让正在上学的儿子“吃空饷”,一年多时间“白吃”4.5万多元。这本已让人心生不平。然而,任教训被人举报后,居然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反而被平调到邻县当副县长。这就让人不解了,作为一名官员,被群众举报后,相关部门应该对其进行调查,确定举报事情的真伪,再进行处罚。可是,这位副县长只是被平调,丝毫没有因“吃空饷”而影响到自己的仕途。如此“走形式”的惩罚,就能遏制一些干部“吃空饷”的坏心思吗?也正是因为“吃空饷”成本低,才造成了大家反复吃、长期吃的现象。
对于这种组织“点到为止”,不动真格的处罚方式,司法不能玩“隐身”。不仅要对涉事官员重新问责,更应该对做出“平调”处罚方式的相关人员进行问责,给公众一个合理的解释。既然党内对“吃空饷”干部的处罚办法难以服从,就应该通过司法的途径,来让相关干部吃“官司”,形成震慑。只有让惩戒办法长了“牙齿”,干部在面临“吃空饷”诱惑时,才能把持住。
所以,医治“吃空饷”痼疾,眼睛不能只盯着“吃空饷”干部,更应该监督其惩罚方式,是否真的能让涉事干部痛定思痛,改过自新。别一面查处搞得轰轰烈烈,另一面却“蜻蜓点水”般处罚一下,作作样子就放任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