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燕赵晚报:“农民炒股”可喜转变背后的利益诉求

杨朝清

2015年06月02日09:22  来源:燕赵晚报  手机看新闻

陕西兴平市马嵬镇南留村约830户、4300多人,村民收入主要靠种苹果。据最早一批股民之一、村支书南栋梁说,村里去年不少人开户炒股,目前股民超过100人,年龄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27岁。“有的村民投入20万,听说还有人投60万、100万的。今年几个涨停板,听说有人赚了几十万。” (6月1日《华商报》)

在牛市的不断刺激之下,越来越多的人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股市那么好,我想去看看”,一个又一个的财富传奇,让许多人临渊羡鱼。大学生也好,农民也罢,这些原本和股票没什么关联的利益群体,也试图从高风险的资本市场“分一杯羹”,甚至催生出“大学生炒股热”和“炒股村”。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即使足不出户,农民依然可以和外部世界保持紧密的联系。股票市场的风云变幻,也会触动偏远山村农民关于利益的敏感神经。“农民炒股”的可喜转变在于突破了陈旧模式,开始尝试在资本市场进行利益博弈。

伴随着经济市场化和人口流动化,农民群体中也存在着社会分层。那些经济较为宽裕的农民有着理财的强烈需要,而农民理财市场却略显苍白,农民难以得到有针对性和全方位的理财服务。与盲目投资相比,农民炒股虽然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却是一种无奈之举。“农民炒股”的背后,隐伏着他们对投资理财的利益诉求。

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投资理财领域不能成为空白地带。提升农民的风险防范意识,不能仅仅依靠“入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的教条式说教;增强农民的投资理财能力,也不能完全指望农民“实践出真知”。只有以通俗易懂、生动具体的方式丰富农民的投资理财知识,通过身边案例、现身说法、模拟股市、引进专业服务等渠道增强农民的投资理财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农民炒股”保驾护航。

炒股有风险,也有后遗症。面对“农民炒股”,我们既要看到可喜转变,也不能漠视股市风险,更要倾听农民的“沉没的声音”。说到底,农民和市民一样,都有投资理财的权利和需要。当务之急,是从“保护主义”视角出发,为农民炒股提供应有的市场服务和社会支持。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