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长江日报:儿童节理应成为全民的节日

杨于泽

2015年06月02日09:08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6月1日是儿童节,全国儿童享受假日一天。虽然有机关团体等当天组织了儿童节庆祝交流活动,但多数孩子不得不投奔到祖辈身边,因为家长必须上班。有人指儿童节成了“儿童孤单节”,深圳市一位政协委员向本地政协会议提交提案,建议政府给家长放假,以体现人文关怀。

儿童是我们民族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陪伴儿童健康成长不是私人问题,而堪称一种“国家利益”。我们国家对儿童成长高度重视,广大家长更是情义所在,义不容辞。

但一个重大制度脱节之处是,我国千千万万的儿童放假了,而家长却不得不坚守岗位。没有家长陪伴的儿童节,儿童自由是自由了,却令家长有失职之嫌。虽有祖辈的照顾,也不能算真正理想的成长环境。我国有农村留守儿童2200多万,堪称中国发展之痛。城市家长近在咫尺,却无法陪伴孩子们过节,则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亦非家长不为,而是制度关怀不够。

环顾世界,很多国家的儿童节与我国日期不同,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儿童节是国家法定的全民节假日。比如10月1日是新加坡儿童节,儿童和家长同时放假;日本一年中有3次儿童节,其中5月5日全国放假一天。还有一些国家,比如西班牙、瑞典,儿童节与宗教节日重合,也是全国放假。父母都要陪孩子过节。

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深厚,传统节日不少,但独缺一个儿童的节日。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建政之初,宣布“六一”国际儿童节为本国儿童节。此节日是为了纪念捷克利迪策村88位被纳粹德国残忍屠杀的儿童,目的是提醒国家和社会对儿童成长的责任。从这种意义上说,儿童节不应当只是给儿童放假,它应当是国家、社会和大人对儿童权利的庄严承诺。也不能只是承诺,而应当成为一场爱和责任的言传身教。

这样一场爱和责任的言传身教,没有家长在场,于情于理都不通。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父慈子孝”,但数千年来,家长制作风主导了亲子关系。今天,很多父母也未必深谙“亲子之道”与“亲子之爱”,相关观念和科学方法亟待普及,更需要付诸实践。

中国的儿童节需要一个更恰如其分的制度设计,虽然节日主角是儿童,但没有家长在场不行。国家对儿童成长的承诺,需要亲子互动来落实。祖父母有时间,也有对孙辈浓烈的爱,但都不能代替父母的角色和责任。

儿童需要家庭、国家和社会的关爱,这种爱的给予需要理性,需要制度化保障。2011年儿童节前夕,原全国假日办曾透露,“正在进行探讨和研究”给家长放假的问题,但后来没了音讯。孩子为大,让儿童过好自己的节日也是“国家大事”,在孩子面前,有关部门不能再拖拖拉拉了。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