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中青报:如何避免“血到用时方恨少”

武洁

2015年05月29日08:43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广东茂名地下血液交易“市场”经曝光后,茂名市中心血站的负责人透露,茂名血荒严重,血液缺口每年都在30%至40%之间,只能通过“外调血”和“互助献血”来解决。该负责人甚至哭诉:“(血站)怎么努力还是缺血。”“血荒”不是茂名独有,除了深圳、惠州,包括广州在内的珠三角其他城市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荒”现象。(《南方都市报》5月28日)

对于急需治疗用血的各类疾病患者而言,假如不能及时获得恰当的血源,不仅康复无望,甚至有生命之忧。从这个角度来看,面对多地血库告急的严重血荒,其背后的生命危机,实在令人揪心,而各种献血激励机制的出台,却并未有效缓解血荒,“怎么努力还是缺血”,更是让血荒愈发成为无解难题。

中小城市的血荒往往缘于年轻人口的外流,潜在献血者不足;而大城市的血荒,则更多来自公众对于献血欠缺认同,导致招募和保持献血者队伍的难度加大。血荒难题牵涉到背后复杂的社会成因,仅仅就血库能力范围内,难有一劳永逸的解法,使出浑身解数仍然面临严重血荒,不能全怪血库。

作为国际通行做法的无偿献血,很多国家也会遇到类似困难,他们的解决经验值得借鉴。比如,美国同样面临如何保证血液安全和供应的难题。他们组织研究者专门研究对策,人口学特征、捐血者健康标准、吸引与保持献血者的机制、血液配送与储存技术等诸多因素,都被深入分析以寻觅对策。美国除了加强社区招募培训力度,还通过学校、公司、教会甚至社交网站动员组织捐血者。对献血者奉上小礼品或甜品热饮等做法,更是对构建无偿献血文化与社群认同大有助益。

法国每年有60多万人接受输血,平均每天要有近万人次献血,才可能满足供血需求。法国无偿献血制度的成功,在于成功构建了献血文化。法国政府官员、明星,都以积极献血为荣。在名人效应带动下,社会各阶层踊跃献血。法国媒体与义工大力进行献血宣传,特别是献血者以亲身经历动员公民献血,号召力很强。法国各地还有民间自发组成的“献血者协会”,推动促进民间人士献血,缓解了法国血液供应的紧张局面。无偿献血,甚至已经被视为“法兰西精神”的体现。

假如在平常日子里,血库便与公众及热心献血人士保持紧密联系,通过社交网络等与公众互动,让公众更了解血库工作,血库的库存与缺血信号也能及时通过微博等平台向公众发布,并组织志愿者团队,无疑有望让应急预防机制有更多保障。避免“血到用时方恨少”, 需打造献血文化与公众认同,并为“无偿献血”构建多元化机制。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