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燕赵晚报:穿“战袍”参加高考不过是图个彩头

高创

2015年05月28日11:12  来源:燕赵晚报  手机看新闻

高考临近,“全城禁噪”“爱心送考”等一系列举措陆续在全国各地上演。然而,护航不只是在考场,而是在考生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衣服方面,家长为学生选择红色“战衣”,考点周围宾馆的高考房预订也相当火爆,与考生相关的文具热销,营养品更是五花八门,从西洋参到复合维生素……各商家均把目光投向了高考,投向了考生。(5月27日《华西都市报》)

高考附属产品支持起的“高考经济”,不过是因高考产生的短暂的“过热”现象。不得不说,当高考成为社会问题,大到交通管制、食品安全,小到穿衣买鞋、笔墨纸砚,纷纷围绕着指挥棒翩翩起舞。不管是“全城禁噪”还是“爱心护考”,理性地为高考学子提供便利、传递社会正能量,当然值得点赞,但若将目光偏向所谓的“高考战袍”、“营养保健品”,显然过犹不及。

高考经济升温,“战袍”保健品热销,离不开两种市场基因:一者,商家紧盯高考这块肥肉,瞄准考试市场,摸清家长心态,大肆宣扬高考相关产品的神奇功效。当然,还不乏打着“温情牌”、“爱心牌”的商家,买了未必有效,不买表达不了爱意和心情。可以预见,高考结束后,出国留学、升学宴等后高考商品一样会横空出世,面对眼花缭乱的高考商品市场,家长们必须擦亮眼睛。

二者,家长面对参加高考的孩子,爱子心切往往失去理智,明知前面是个坑,宁愿往里面跳。以高考保健品为例,跨越糖水、麦乳精时代到口服液时代,如今甚至出现了氨基酸注射液等新鲜的营养神器,经过市场的淘汰洗礼、商家的鼓吹宣传,家长们对保健品的关注已经超越了其本身抗疲劳、提高记忆力等功能性刚需,更看重的是购买保健品带来的“心安理得”,商品本身华丽转身变成家长关爱孩子、望子成龙的“安心药”,客观上纵容了高考商品市场的火爆和乱象丛生。

大红色带着“√”的战袍、营养过剩的保健品,其实不过是买个安慰、图个彩头。红衣祈鸿运,带着“×”标志的衣服犯了忌,这样的理论显然大有市场。有一个笑话讲得好:读书人带着书童进京应试,帽子被风吹落于地,书童见状大声叫道:“帽子落地了。”读书人听后不悦,斥责书童不准说落第(地),应说及第(地)。书童大悟,旋即对主人说道:“帽子已用带子缚好,永远不会及地了!”读书人哑然。避讳也好,祈福也罢,道理是一样的,带来的心理安慰作用寥寥。

“帽子”落不落地,高考考得好不好,不是买了吉利的大红色、带着“√”的品牌衣服就能说了算。敏思好学、勤学苦练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门,学生、家长、商家甚至社会,本末倒置地将希望寄托于一句口彩、一种保健品,荒谬绝伦。再者而言,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完善,多渠道、多元化的升学、就业模式逐渐成为常态。今年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30周年,教育界在开展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倘若家长们仍以高考“战袍”、“保健品”来作献礼,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