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广州日报:有一种诈骗,叫“我是你领导”

唐金凤

2015年05月25日09:35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有一种诈骗,叫“我是你领导”

  “叮铃铃铃”,电话那头出现听上去有些陌生的声音,可能是一声久违的问候,也可能是一个布好的陷阱。如果对方声音温和而有气势,说的是“我是你领导,明天来我办公室一趟”,你得小心捂紧自己的荷包了。近日,一个初到媒体实习的小鲜肉,就被这个老掉牙的诈骗电话骗走了八千元。

  一个在校学生,尚无任何收入,钱被骗走后的沮丧,实难想象。遗憾的是,这种沮丧,过去几个月在全国各地接连上演:一句“我是你老板”,杭州滨江女子被骗2万元;一句“我是你领导”,掳走了江苏仪征男子2万元;一句“我是吴局长”,不少人慷慨解囊将钱乖乖奉送……上周,江苏警方在“净网行动”中将这一骗局作为重点围剿,从广东茂名抓获4名嫌疑人。靠冒充“我是你领导”,他们仅在今年3月就累计“吸金”300多万元。广东省公安厅近期开展的“六大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我是你领导”式诈骗也位列其中。

  “我是你领导”诈骗有多普遍呢?笔者记得,身边的人好像在一夜之间都接到了这个电话,朋友圈很快就被它刷屏,热门程度不亚于某富二代掀起的毯星骂战,绝大多数人在朋友圈表达了对此类诈骗的厌烦、痛斥,及对亲朋好友的提醒,却并未见到有人给出揪出诈骗者攻略。笔者上网寻求维权之“道”,无奈多数文章都是从被骗者角度给出警示,要摆正心态、提高警惕、做好心理防御等。“我是你领导”诈骗屡屡得手,的确耐人寻味。一个在很多人看来再明显不过的骗局,却总有人被其撂倒,岂是一句“悲乎哉”能说得过去。不少人中枪,固然跟长期存在的膜拜权贵、敬畏上级的世俗传统有关,跟渴求与领导搞好关系、得到认可的心理有关,跟对领导言听计从的唯诺姿态有关,一个诈骗完成,被骗者固然要为缺乏分辨意识承担责任,但从根本上讲,这种骗术能长期安然无恙甚至非常潇洒地“存活”,更值得深刻检讨和反省。

  有些讽刺的是,前几天新华社就报道了:近年来,通信信息诈骗“爆表”,可破案率却“低到不好意思说”。愈演愈烈的通信信息诈骗犯罪活动,因为有关部门破不了案,变得越来越猖狂,不仅发案数量持续攀升,发案地域也早已遍及全国。就拿“我是你领导”诈骗来说,大有防不胜防、打不胜打、越打越多的蔓延之势。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像“我是你领导”这样的诈骗,为何不能得到及时清理?显然,破案率低是助长诈骗团伙嚣张气焰的重要原因。电话诈骗案件,起码有三重困难:一是立案难,从“我是你儿子的老师”到“我收到了你的一张法院传票”再到“我是你领导”,电话诈骗的方式如出一辙,手段也大致相同,可由于受害者分散、忌惮立案程序太复杂等原因,往往不愿意报案,即使报了案,立案往往也十分困难。二是侦查难,受害者报案后,往往只能提供对方的电话或银行账号,对破案贡献不大,尤其是一些跨国界、组织化的犯罪行为,进一步追查犯罪证据难上加难;三是索赔难,由于破案率低,诈骗团伙难以揪出,自然找不到索赔对象。无论如何,“我是你领导”式的诈骗,绝对不能将主体责任推到被骗者身上。尤其在一些特殊语境里,“领导”这个词本身暗含某种不讲逻辑的社会心理基础,这样的情境之下再去责怪被骗者“缺心眼”,对于改变诈骗遍地的窘况,并无更大意义。

  斩断“我是你领导”诈骗的根基,比“温馨提示”来得更有效。一来,通信公司应做好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防止用户电话信息泄露,没有电话号码,诈骗团伙有力无处使,令其“不能骗”;二来,司法部门应正视此类诈骗的危害,不仅提高立案率和破案率,将更多藏在背后的犯罪团伙“敲打”出来,还应加大对犯罪团伙的惩罚,令其“不敢骗”;三来,官员电话等信息及时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电话者一看陌生号码就知道不是领导电话,自然会降低诈骗成功的概率。

  多方合力,从根源上治理,兴许这样,你我再次听到叮铃铃铃时,才不致产生“我是你领导”的恐惧。 (唐金凤)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