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自认为收“渣渣钱”的贪官绝非个案

林伟

2015年05月21日15:14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我觉得每次收的就是一两千元,可以说是“渣渣钱”,与那些大贪官成百上千万元的受贿比起来,可以说是九牛一毛。正是金钱的吸引、投机主义的作怪,让我对接下来的逢年过节业务单位给我的红包、礼物、出游安排等全部笑纳,甚至包括免费装修住房。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是当领导的派头。这是四川省自贡市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原副院长陈华的忏悔语。(2015年5月19日《检察日报》)

正所谓“贪与失如影随行,贪则必失;腐与败如瓜随秧,腐则必败。”把权力当作攫取财富工具的人,最终得到的绝不是金钱而是镣铐,这是人人平等的,对于任何人都没有例外。

自认为收“渣渣钱”的陈华用悲哀的事实、惨痛的代价,再次印证了这一道理。廉与贪、得与失,对于党员干部来讲,只不过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因为我们都生活在这个流金异彩、诱惑遍地的世界,腐败离每个党员干部并不遥远。在金钱物欲面前不乱分寸,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在歪风邪气面前站得住脚跟,经得起考验,最根本的是要靠我们自己。“奉公无私心,身正影不歪”。“苍蝇不叮无缝蛋,糖弹常打有私人”。自己管住自己是最好的防腐剂,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

论语曰:人之初,性本善。贪官没有一个是天生的,当他们意气风发步入仕途之时,都是立志要干出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用老百姓的话说,孩子都是好孩子,坏人都是后来学坏的。所以,在每一个贪腐案件背后,都有权力失范的影子;在每一份忏悔书中,都藏着自责自恨的懊悔。特别是在一些落马官员的忏悔录中,多见这样的表述:“这几年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但总认为那是隔墙扔石头,砸中的概率有限”;“参加一些警示教育,自己讲得头头是道,但都认为是对别人讲的,离己遥远”;“自认为人缘不错,也比较注意,受惩处也轮不到自己”。“自己收的一两千元,与那些大贪官成百上千万元的受贿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

正是这种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心态,让他们在持续的幻觉中一步步滑向深渊。常存侥幸心理,常讲下不为例,常以为排队也轮不到自己,是一些党员干部在违纪违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能自拔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像陈华在忏悔中所说的,这种侥幸心理让我的手一次又一次接过别人送过来的“渣渣钱”,并最终滑入了犯罪深渊。在检察官的教育下,我才知道自己收“渣渣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构成受贿罪。

由此观之,马行千里不失蹄,只因步步谨慎;人生一世少错误,就在警钟常鸣。深刻吸取陈华的教训,就必须清楚只要是腐败,哪怕是受贿一分钱,都要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都要为此付出沉痛的代价。然而,令人担忧的是,陈华的这种收“渣渣钱”之说,在现实中还大有市场,至今仍蛊惑着不少“张华”、“李华”、“王华”……他们沉醉于这种掩耳盗铃的“渣渣钱”中,为自己的贪婪寻找借口,昏昏然,欺人也自欺。真的不知道这些人面对陈华的沉痛教训,会不会“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不给别人一点行贿的由头, 不给自己半点腐败的念头,始终把“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放在第一位。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