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形式之辱”难励“实质之勇”

司马童

2015年05月14日15:17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从古至今,中国人几乎都很难接受被人跨过身体的行为。这种“胯下之辱”,被认为是奇耻大辱。而在近日晚上,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却自己主动趴在教室前门,要求学生“凌辱”他。在其鼓励下,100多名学生跨过了老师的身体。这位副教授解释:跨过老师,只是表象,传递的却是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5月13日《武汉晚报》)

如果把老师上课分成“活上课”和“死上课”两种,武汉这位副教授的上课方法,显然可归入前者。据称,他当天的这个举动,并非属于随性而起,而是在两个月前就设计好了的一个教学环节,其“用心良苦”就更是可见一斑。然而,尽管这名副教授在教学中的“牺牲”精神,颇受许多知情大学生的点赞,我却还是认为,“形式之辱”难励“实质之勇”。

副教授自己也坦承,他所受到的这种“胯下之辱”,无非是一种行为艺术;其所指向的社会现实,是中国文化里,有一种“怕人”的文化,始终束缚着我们的思维自由,即使对方错误很明显,也不愿意当面质疑与顶撞。因此,他请学生们来“凌辱”自己,为的就是以此来启发和激励敢于言说、勇于反对的创新精神。这一道理当然浅显易懂、无懈可击,可反过来一想,学生们终于满足他完成了这种“求凌辱”的行为艺术,何尝不也包含了一种“惧师”的成分在里头呢?

你“凌辱”了我,也“炒作”了我。正如网上的一种观点所言,敢于凌辱别人未必就是真正的勇者。选择跑后门不从教授身上跨过的同学,不见得就是胆怯软弱或思维守旧,那是对人性文明的坚持。恰恰相反,假如当时有哪个学生敢把那个“求凌辱”的副教授强硬拉起,那才更能称得上是个敢于“反抗权威”的学生了。所以,分析武汉大学校园里的这桩教学奇闻,有人看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似也不能绝对否定老师的“炒作之嫌”。

“形式之辱”难励“实质之勇”。五旬副教授以接受“胯下之辱”来启迪和激活学生思维,这种想法固然不错,但这样的“凌辱教育”到底有几多实效,或者会不会反而误导了学生,真的也应预作评估、全面考量。且不议这种行为艺术式的教学方法,有否给人“哗众取宠”尤为突出的直观感觉,与其如此“硬争”,不如教会学生如何通过正确途径来表达己见、维护权益,难道就不一种正能量的思维方式了么?

从突发奇想地趴在教室门前“求凌辱”,武汉这位副教授还希望,将来自己的学生能够勇做“向奥巴马扔鸡蛋”的人。尽管他不忘说明,“扔鸡蛋”不是为了侮辱别人,而是为了捍卫真理,但有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连你自己也仅仅是做个行为艺术的“胯下之辱”来博取眼球,又何必要求别人升级“凌辱”以彰显个性呢?这样看来,莫说“形式之辱”难励“实质之勇”,倘若确存某种“炒作”之意,这位副教授的“炒”法,似乎倒有一种忌惮“反抗权贵”的骨子之弱了。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