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教授趴求“胯下之辱”真能换来学生否定权威?

孔令晶

2015年05月13日13:26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前天晚上,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却自己主动趴在教室前门,要求学生“凌辱”他。老师的举动震惊了在场的150余名大学生。在这位教授的一再鼓励下,100多名学生跨过了老师的身体。此举是何用意?这位副教授解释:跨过老师,只是表象,传递的却正是这种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5月13日,武汉晚报)

韩信受屠夫胯下之辱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从古至今,中国人几乎都很难接受被人跨过身体的行为,这种“胯下之辱”,被认为是奇耻大辱。但是,武汉理工大学的这名副教授却主动要求学生“凌辱”他,确实让人惊讶不已,甚至有些人直呼这简直有辱斯文!然而,当这名51岁的副教授趴在地上,鼓励学生勇敢跨过自己的身体时,笔者看到的是一名老教师对于学生的负责,对于教学的认真和创新,在这一点上,他的奉献精神确实值得我们“点赞”。

因此,与斯文无关,趴求“胯下之辱”反映的只是教师个人的教学行为。然而对于趴求学生胯下之辱所带来的实际效应笔者却不敢苟同。韩信受胯下之辱能屈能伸,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学生能不能在跨过老师之后就拥有了否定权威的精神则不得而知。教授的出发点和目的的确是好的,为的是激发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敢于否定的创新精神,但是用接受学生从身体上跨过这种行为来表现,则未免太过形式主义。这种行为带给学生的惊讶、不解和困惑远远超越了对胆识和反抗权威精神的锻炼,当形式盖过内容,形式不能反映出实际内涵,就意味着创新和挑战的失败。

新时期的教育要发展,首先要创新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维。在这个愈加喧嚣的社会,在这个价值观念多元多变的时代,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而不是照本宣科,能够因材施教而不是盲目填鸭,能够尊重并理解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而不是钳制其畅然生长是教育的一大幸事,也是社会的福音。因此,我们鼓励创新,鼓励创造,支持变革,支持突破,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合适的、容易被接受的方式和途径,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不是单纯带来感官上的新奇刺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有独立思维和意识的学生,才能涌现出更多有鲜明特征的教育家。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