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陈彬
彭小瑜(北京大学教授)
早年学英文时候,我用过的教材里面有一段空姐端茶送水时候的对话。空姐在过道里一路走过来,问各位乘客说:“您要咖啡还是要茶?”教材上的顾客则回应说:“请给我咖啡,谢谢!”现在大家经常坐飞机,不过让人遗憾的是,我们的乘客很少对空姐说“谢谢”。飞行途中,一位空姐要对几十个人来回问“您要咖啡还是要茶”,以及“您要牛肉面还是要鸡肉饭”,有多少人会对她说“谢谢”呢?“我要咖啡”之后应该还有一声“谢谢您”,而不是戛然而止,留下一个让人揪心的省略号。这是一个让全民粗俗化的省略号!
我们多年来很有热情谈“制度”、“体制”以及“改革”。即便有时候我们谈“精神文明”,往往也是和“物质文明”并列,总觉得只要富裕了,一切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对生活态度的改良不是很着急。现在大家可能已经意识到,人心良善不是富裕生活自动造就的,需要点点滴滴去培育,需要环境的熏染和自觉地修炼。这时候我们容易失去耐心和感到悲观。
丰子恺和李叔同两位先生都是有很高佛学修养的艺术家,对生活都有敏感和美好的感悟。他们都曾经希望艺术可以改造人心和社会,最终却意识到甚至连宗教都未必能够轻易改善人性。丰子恺先生在《佛无灵》里面写道:许多人“念佛吃素,全为求私人幸福。好比商人拿本钱去求利”,而真正信佛应该“屏除私利”,而不是“求自己一人一家的幸福而不顾他人”。在实际生活里面,很多不文明行为的根源是私心。在《车厢社会》一文里面,他列举过一些民国时期人们坐车旅行时候的自私无礼动作,和今天一些人出门的习惯差不多:明明只买了一张票,有的人总是横躺在几个人的座位上,或者用行李占据自己身边的位置,不让其他旅客坐下。没有行李的时候,有人还会用屁股和大腿占据两个人的位置,装作看不见前来找座位的人,让那些老实谦和的旅客无所适从。
李叔同先生后来皈依佛门,做了弘一法师,并做了很多劝人向善的演说。他多次谈到“惜福”,要求自己,同时也恳求大家,珍惜日常所用的衣物饭菜。他提到印光大师的一个故事。后者看见客人用餐后的碗里面有一两粒米饭,于是就大声呵斥道:“你有多大福气,可以这样随便糟蹋饭粒!你得把它吃光!”珍惜不是吝啬,懂得珍惜的人才不会去贪多,才会注意到生活的价值不在身外的财货。李叔同先生对在家修行的教徒们说,杀、盗、淫、妄这四戒中,最难做的是不破盗戒,因为很多贪婪行为大家并不以为是盗罪。他指出,偷税漏税其实就是犯了盗罪,但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一起做生意的时候,合伙人希望少报税,就不好意思再坚持原则。公家、公司或者他人的东西,小至寸纸尺线,顺手牵羊贪小便宜也是盗窃。他举例说,汇款是要专门缴费的,而许多人为省钱,把钞票夹寄在平信中,实际上也犯了盗窃罪。一个文明社会的养成,其实就在于我们能够用心在无数细节和小事上克制私心和贪欲。
其实粗野无礼就是一种极恶劣的贪欲,只不过贪图的是人们自己的任性和方便,而人们还往往以为自己只是率性了一点。李叔同先生深信,人的教育以矫正坏习惯为主,尤其要注意改正“细微之习惯”,要战战兢兢正视缺点,不可傲慢随意。礼貌是一种好习惯,但是任何社会都很难用制度来强迫人们彬彬有礼,见人就把“谢谢”挂在嘴巴上。就像造假售假和随便制造不安全食品,岂能光靠加强监管来纠正?我们总不能在每家作坊和所有的田间地头安装监控摄像头吧!这一切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靠人心的良善和做事的认真,要靠人们养成和保持良好的习惯。
丰子恺先生曾经用一个“渐”字来谈论人生。经营一段美好的人生和造就一个美好的社会,就像是养花,得慢慢来。我们不可能时刻守候鲜花的开放,因为每天的进展可能是不起眼的。反过来说,在十几亿人当中,如果有十分之一的人每人每天都有一小件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那会积累成多大的负能量?细节决定生活的美妙,细节也会让生活变得丑陋。
在五一假期旅行的时候,对空姐、列车员或者其他服务人员,您说“谢谢”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