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北青报:王志强离孙志刚有多远

潘洪其

2015年04月30日09:39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王志强离孙志刚有多远

  救助管理制度取代了收容遣送制度,但救助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简单粗暴的做法,有关部门管理粗放松懈,运行机制不规范、不透明,相关环节之间割裂推诿,这些都给容易给被救助人员造成权利受损,甚至造成直接的人身伤害。

  针对媒体报道的河南信阳13岁走失男童成“干尸”事件,民政部新闻发言人陈日发昨天表示,民政部已向河南省民政厅发函了解相关情况,督促调查核实,并将进一步跟踪事件情况,积极指导地方民政部门做好善后处理。据悉,信阳市公安局目前已成立专案组,对男童死亡事件展开调查。(相关报道见A11版)

  去年10月3日,走失男童王志强被警察送到信阳市救助站,今年4月18日死亡。死者家属在辨认遗体时,看到王志强十分消瘦且身体有伤痕,乃指责警方失职和救助站未尽救助责任,称“救助站将13岁小孩活活饿死、打死,尸体成‘干尸’”。信阳市民政局随即在官网发表长文,逐一驳斥死者家属的质疑,称王志强系智障,因病医治无效死亡,信阳市救助站在救助过程中没有过错和责任。死者家属和信阳市民政局各执一词,情绪严重对立,双方很难自行沟通协商解决问题。而事件已引起民政部的重视,当地警方也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相信有关方面能够尽快查明事实真相,严肃依法处理,还王志强及其家人一个公道。

  一个年仅13岁的男童,虽然智力不太好,但出走时身体状况无大碍,孰料在救助站的安排下,在救助站、老年公寓、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医院等几个地方辗转几个月,就出现了营养不良、身体消瘦且精神差、面部皮肤多处抓伤、头面部软组织擦挫伤等状况,并患上贫血和急性胃炎,最终不治身亡,尸体形同“干尸”。看到这一副惨状,只要恻隐之心未泯,相信每个人都会万分惊愕,扼腕痛心。尽管死者家属称“救助站将13岁小孩活活饿死、打死”,或难免有臆断、夸大之处,但一个原本身体无恙的孩子,就这样惨死在被救助过程中,民政部门却一口咬定救助站“没有过错和责任”,人们无论如何是不敢相信这一断语的。

  公民在被救助过程中非正常死亡之事,近年来在各地屡有发生。如就在王志强被救助的同时,信阳市救助站将17岁的河南男孩何正果送往精神病医院,何正果后来在医院猝死,其遗体以“无名氏”火化。王志强、何正果的遭遇,不由得让人联想到12年前的“孙志刚事件”——2003年3月,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广州打工,因没带暂住证被强制收容遣送,被收容人员救治站的工作人员和其他被收容人员殴打致死。“孙志刚事件”引起全国舆论震惊,不久国务院颁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很快被废止。

  一个是死在被救助的过程中,一个是死在被收容遣送的过程中,或者说死于收容遣送制度,应该说,王志强之死与孙志刚之死已有很大的不同。然而,就被收容遣送和被救助过程中权利缺乏应有的保障,人身安全面临不测之险和无妄之灾这一点而言,两人的遭遇又有较多相似之处。救助管理制度取代了收容遣送制度,“自愿求助、无偿救助”取代了强制性的收容遣送,但是,救助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简单粗暴的做法,有关部门管理粗放松懈,运行机制不规范、不透明,相关环节之间(如警方与救助站、救助站与医院)割裂推诿,这些都容易给被救助人员造成权利受损,甚至造成直接的人身伤害。

  13岁男童王志强之死,是现行救助管理制度诸多问题的集中反映,须引起高度警惕和深刻反思。王志强之死与孙志刚之死有很大的不同,但王志强距离孙志刚似乎并没有太远。唯愿这个13岁男童的不幸遭遇,能够唤起公众对救助管理制度的关注与拷问,以此大力推动制度改革与完善,推动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