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观点1+1

男老师吻抱女中学生被开除“冤不冤”?

蒋萌

2015年04月29日15:2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男老师吻抱女中学生被开除“冤不冤”?

背景:有网友发微博称:“2015年4月26日重庆市两江中学数学男教师跟女学生在办公室XXXX……”,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记者获悉,重庆渝北区日前发出《关于两江中学一教师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处理情况的通报》,通报显示,经查,重庆市两江中学高二年级班主任徐某某对一女学生亲吻、搂抱行为属实,其行为严重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区教委研究决定给予徐某某开除处分,同时对两江中学相关责任人启动问责。

华商报发表杨鹏的观点:官方通报并没有追究亲吻、搂抱中,女学生是否自愿、还是受到了胁迫,也没有交代老师是否单身,抑或有离异等细节,换句话说,反正只要校园师生之间发生了亲吻、搂抱行为,对于老师一方而言,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这是绝对的零容忍,一概严厉禁止!特别是,近年校园性侵案频发,呼吁严管教师有着深厚而现实的群众基础。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老师?成为时下极为纠结的社会议题,人们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够真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久前,教育部曾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划出高校教师师德七条“红线”,其中就明确“不得对学生实施性骚扰和发生不正当关系”。按说,大学生大都已经是成年人了,连高校教师也要与之交往注意约束某些行为,那么,对于未成年的女中学生,中学教师就更不能随随便便了。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对于教师的要求。

小蒋随想:老师与学生发生“那种事”之所以被高度警惕,原因在于诸多的“不对等”——老师往往是成年人,学生往往是未成年人,二者在心智与对涉性行为的后果判断上存在很大差距;老师还掌握着对学生的评价权并处于相应的优势地位,学生则处于受教与被评价的位置,如果老师存在花心邪念,学生出于学业与前程考虑可能不得已就范。所以,这种事不能被视为“两厢情愿、愿打愿挨”,而是被列入禁区范畴。这么做不是“侵犯自由”,实在是对学生的呵护,是对师生关系纯粹性的保护。再者,如果成年男子与14岁以下幼女发生性关系,无论对方是否“情愿”,法律上都会构成强奸罪。法律与社会伦常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一脉相承的,鉴于校园性侵案不时出现,男老师亲吻女高中生被开除,算不上严苛。

走失智障童变“干尸”,救助站全无责?

背景:河南信阳一位男童去年10月走失,日前信阳市救助站发布公告,称其因病抢救无效,于2015年4月18日病故于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但让家属不解的是,走丢时90多斤的孩子为何变成了只有30多斤的“干尸”?生前死后两张照片的强烈对比,也让公众疑窦顿生。

京华时报发表兵临的观点:之所以对民政部门如此较真,乃是走失的男童一旦被救助站接收,就在法律意义上确立了民政部门的监护职责,其间无行为能力的被救助者的合法权益,必须得到监护方的妥善保护。一旦被救助者出现人身权利受损,监护方即便没有主动实施损害行为,也负有证明自己不存在失职渎职的责任。但是面对诸多疑问,具有法定监护职责的部门,竟然不是用证据来证明自己履行了监护职责,而是变相发布了一个“免责公告”,其履职能力值得怀疑。好在,信阳市公安局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同时刑侦部门成立专案组,相关调查和侦查工作已经开展。只是令人担忧的问题依然在于:这种调查会否足够中立?一旦涉及公权力部门丑闻,调查会否受到干扰?最终信息公开能否做到毫不遮掩?

新京报发表午夜侃人的观点:信阳市民政局说一千道一万,却回答不好这个问题:人家原本好好的一个孩子,怎么就被你们给“救助”死了?他在你们这里呆了半年就“不治”,你们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在该事件上,涉嫌失职的不只是当地救助站。接警后的老城派出所,为何不是第一时间跟乐乐家属联系,而是送往救助站?要知道,该派出所跟接家长报案的五星乡派出所仅几公里之遥,为何就不先互通下信息,非得等他死亡才发布死讯寻家属呢?唯有真相,才能告慰一个孩童的离奇死亡,方可对接公众的不懈追问。

小蒋随想:民政局称这个孩子是智障,但智力有问题不意味着身体机能也有问题。不管怎说,一个孩子在救助站的监护下死亡,救助站说“自己毫无责任”,确实让家属难以接受。何况,家属见到孩子尸体时,发现“孩子膝盖肿得很大,骨头很细,还有断裂,全身都是伤痕,有的地方连肉都没有了”,体重从走失前的90斤锐减至30多斤,家属产生孩子是否被虐待的怀疑,也不是无来由的。公民的终极“监护人”是国家与政府,救助站则是体现地方政府守夜人职责与托底保障的基础机构。然而,一些流浪乞讨人员不愿意去救助站。究其原因,除了救助站只管短期食宿以及部分流浪乞讨者希望长期栖息于城镇这一“矛盾”之外,还源于某些救助站确实曾给流浪乞讨人员留下“胡萝卜加大棒”的印象。再看智障童变“干尸”,有些疑问不能稀里糊涂。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