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公共自行车关键是“可持续”

汪昌莲

2015年04月27日16:46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从今年起,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周日被定为“北京自行车日”。为鼓励市民自行车出行,今年北京将继续增加1万辆公共自行车,并推动自行车道建设,年内实现自行车慢行系统改造100公里,海淀的公共自行车空白状况也有望得到改变。(4月27日《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机动车数量大幅度增加,造成城市交通拥堵更加严重,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无论是治堵还是治污,都需要控制和减少机动车保有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公共自行车体系,倡导市民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如此语境下,无论是设立“北京自行车日”,还是今年新增1万辆公共自行车,推进自行车道建设,均表明了北京大力发展绿色公交的决心。

然而,相比硬件投入,人们更该关注的是,北京投入巨资建起的公共自行车服务体系,能否正常运营,发挥积极作用,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不能半途而废,让纳税人的钱打了水漂。事实上,公共自行车项目成“烂尾”工程,此前已有先例。比如,武汉的公共自行车项目就备受争议,媒体对它的概括是:3亿元投入,上千个站点、10万辆自行车,运营4年后,满城的自行车几近瘫痪荒废。

可见,发展公共自行车,关键是“可持续”。如果后续管理不善,服务缺位,政府投入再多的资金,也会打水漂。换言之,不是投入了大量公共自行车,就表明此项举措可以一蹴而就了,若想公共自行车能够顺利步入公交轨道,成为城市绿色公交的有力补充,尚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制定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的总体规划,成立公共自行车服务公司,参照现行公交公司的运营体制进行管理,并将其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其次,普遍设立自行车存放场地,设置专人管理;再者,在城市的社区、街道、车站、商业区、学校、大型工商企业等公共场所,广泛建立自动出租站,将散放的自行车统一进站,开展标准化管理,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低廉方便的服务。同时,鼓励全民参与公共自行车服务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实现完整的公共自行车服务体系,自行车专用道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要知道,公共自行车的运营虽然是一种有偿服务行为,但不能把它作为单纯以赢利为目的企业来运作,而是把它作为政府的一项公共服务。这就要求政府应加大投入,让公共自行车也在专用道上运行,并保持其提供低偿服务的公益本色;同时,应积极提供各种政策支持,把服务工作做实做好。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