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消息,据网友爆料,回邯郸农村老家发现,色情表演在农村泛滥成灾,大多数葬礼都请来脱衣舞女郎“助兴”,让现场的观众哭笑不得,主持人播放完哀乐后,立马就请来了脱衣舞女郎跳了起来。(4月24日 三湘都市报)
近来,脱衣舞“助兴”葬礼的新闻频频被媒体报道,其尺度之大,超乎了网友的想象,脱衣舞本就是低俗文化,竟能够和传统葬礼风俗联系到一起,且在农村地区还颇受欢迎,这让笔者感到万分荒唐,到底是我的审美跟不上了时代的潮流,还是低俗文化受到金钱的支持而“死灰复燃”?
我想后者才是低俗文化在农村地区横行无忌的根本原因。据新闻报道,一场演出两千元,表演者一个月可组织而三十次,几乎天天有演出,一年下来可赚四五十万元,比较一般城市里的小企业收入不遑多让,高收入吸引更多的人从事低俗表演,而低俗表演凭借其香艳下流的特质,吸引更多的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观众群体,形成了一个低俗文化传播的恶性循环。其造成的影响之恶劣,不亚于是农村社会中的一棵毒瘤。
而怎样根治这一疾病,则必须找到病灶。表面上是文化监管部门缺位,导致农村地区低俗表演“蔚然成风”,内里则为伴随农民收入提高,相应的精神文化却未得到发展。要打掉这一棵毒瘤,就必须标本兼治,一是提高文化监管部门在农村地区的监管力度;二是政府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明确主体责任,向农村输入更多的、与地方民俗和文化传统血脉相连的优秀文化作品;三是发动社会力量,鼓励文化产业企业向农村的文化消费者供给高质量的文化服务产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方能根治低俗文化毒瘤对农村的侵蚀。
农村地区不应成为低俗文化“死灰复燃”的沃土,建设和谐民主、富强文明的新农村,不仅需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更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使其能够主动判别何为低俗下流,何为阳春白雪,同时,政府和社会对于农村文化的帮扶与关注,是不可或缺的,提高文化软实力,使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才能消解农民在文化上的“饥不择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