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环球时报:加强民族认同,时刻不能放松

刘迪

2015年04月22日09:37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刘迪:加强民族认同,时刻不能放松

在今日中国,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促进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措施?有人认为,这样做可能导致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不利于中国周边外交的实施,还可能妨碍中国与亚洲、世界各国协力打造“命运共同体”的计划。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我们提高、促进中国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非但不会产生消极的民族主义,而且还会促进周边国家对中国的认识、理解。

如果一个民族的民族自觉很高,拥有高度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会在世界上受到敬重。我们知道,清末年间,不少外国舆论诟病中国人不爱国,也就是说中国人缺少民族自觉与国家认同。

民族主义形成于19世纪,源于对乡土、国家的忠诚、归属意识,是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动力。但在20世纪,民族主义发生分裂,其中一种仍保持19世纪时期积极向上的特点,而另一种则堕落成为种族主义、本民族至上的意识形态工具。

当祖国独立、人民自由遭到威胁时刻,一个公民响应国家,不畏牺牲,这是爱国主义。在和平时期,中国公民在海外旅行时的行为也关乎国家形象。一个人的诚实、知识,甚至举手投足,在异国他乡都会映出他的祖国。勤勉努力、遵纪守法,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你就是在爱国。

今天尽管是全球化时代,但民族国家却要肩负保护全球化弱者的任务。这是民族主义的对内功能,也是民族国家合法性的来源。老人、儿童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权利乃至生存权利保障,都要民族国家承担。今天,尽管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但民族主义对于民族国家的维系、发展仍有重要作用。

我们拒绝民族主义的消极因素,但却不能忽视更不能放弃民族主义的积极因素。纵观历史,发达国家民族国家建设历经百年,始有今日国家、民族认同水平,而对中国而言,以如此巨大规模如此众多人口建设民族国家,更需要假以时日。因此,维系民族国家的积极民族主义,仍不可或缺。

许多研究表明,加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可提升国家治理水平。有人曾比较过坦桑尼亚与肯尼亚两国的公共政策实施效果:坦桑尼亚独立后实施了国民统合政策,如实施国民教育,法律、行政机构标准化等,而同期建国的肯尼亚则没有实施这类国民统合政策。研究结果表明,两国独立后在教育领域治理效果完全不同。这个调查结果还表明,国家或共同体意识越低,经济增长、医疗卫生等公共政策供应的质量也就越差。

目前国际社会构成主体日益多元化,即使如此,在今天,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最重要的主体。每个国家的安全保障,仍要各自承担。因此,民族自觉,即维系民族国家存在的民族主义仍十分必要。在这个世界上,有些国家治理得较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民族的高度自觉、互信互爱和相互团结。可以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彼此信赖、紧密团结,那么这个国家就缺乏魅力。

现代民族国家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促进、唤起公民对国家的归属意识、忠诚与热爱。这种行动就是积极的民族主义。积极的民族主义让法律内化为自觉。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普及普通话和国民教育,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可以促进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简言之,对现阶段的中国而言,积极的民族主义可以促进文明进步。▲(作者是日本杏林大学研究生院教授)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