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父子“生活费”之争的背后是观念的碰撞

徐甫祥

2015年04月21日13:21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重庆市沙坪坝区24岁的男青年小文,在其父亲当负责人的一家大型超市工作,每个月的工资有3000多元,却总也不够用,常找父亲要补贴。春节的时候,小文带女友回家见父亲,父亲好像不太满意。春节后,父亲就开始叫他交生活费,每个月1000元。为此,小文4月初就离家出走过一次,3天后因为没钱又回了家,4月10日又一次出走,这次是第3次。(4月20日《重庆晚报》)

从表象来看,小文三次离家出走,均是缘于父亲让他每月交纳1000元生活费之故。于是,不少网友纷纷选边站队,或认为年轻人生存不易,断奶应慢慢来;或支持父亲的做法,希望儿子能尽到一份孝心及责任。尽管意见相左,但无一例外都把目光聚焦到了是否应当交纳生活费的层面上。

不过,稍稍留意一下他们父子之争的来龙去脉,不难发现,生活费的问题其实只是假象。作为一家大型超市的负责人,小文的父亲经济上显然是蛮不错的,而且正如他所说,自己从没亏待过儿子,“他钱不够用,我每个月都补贴他一千多。”那么,父亲为何要突然发难?他这样做的缘由何在?问题的症结又在哪里?

其实,通过记者的调查,答案已经有了,那就是父亲不满意儿子选择的女朋友,“花钱大手大脚,没有人生规划,日子得过且过”,认为这个女朋友不太靠谱。儿子是坚持自己的选择,没有丝毫让步的迹象。故表面上的生活费之争,呈现的是父子之间在儿子女朋友选择问题上互不相让的胶着状态,而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无疑则是二代人观念的激烈碰撞。

有句老话说得好,家庭是用来讲感情、而不是单纯讲理的地方。无论是在是否应该交纳生活费的纠结上,还是在儿子交友的选择标准方面,都无法简单的以对或错来判定。一方面,不能说父亲的看法没有可取之处,选择爱人实际上是选择一种生活道路,交友不慎,或许遗恨终生;另一方面,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也许儿子的选择有自己的道理,父亲不应该一味的干涉。即使儿子的女朋友确有不足,人也是可以慢慢改变的,父亲又何苦如此相逼呢?

清官难断家务事,所以他们父子之间的争斗还得靠他们自己来平息。应该说,除了极个别超出人伦尺度的亲人相残的案例外,绝大部分家庭的纷争都可以通过深入的沟通来疏解。作为一位父亲,又是一位企业经理人,应该给儿子更多的理解及谅解,不宜过多干涉儿子的人生选择。作为儿子,亦应把父亲表面上的”相逼“看作是一种深层次的父爱,不要用离家出走这样的方式来伤害父亲的感情。

在社会愈加开放、进步的今天,类似这种两代人之间的观念碰撞,将会愈来愈多,在一些家庭,甚至呈现激烈的状态。唯一的破解之道,只能是相互理解,相互谅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如此,方有家庭的和谐,而全天下的家庭和谐了,才能筑牢社会和谐的根基。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