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观点1+1

“没预算照买公车”,“公款”从哪来?

蒋萌

2015年04月20日15:2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没预算照买公车”,“公款”从哪来?

背景:截至18日,今年中央部门已公布预算的102个部门中,只有24个部门列出了2015年购车预算项目。然而,有媒体发现,其中11个部门今年有购车计划,却没安排相应预算支出。如教育部今年拟购203辆公车,但其公车购置预算费用却为0。

京华时报发表迩晓的观点:购车预算为零的部门何以能购公车?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给出了一个答案:“现在中央部门的行政事业性资产和财产经营收益还没纳入预算管理。中央部门通过出租房子等产生的收益,就作为‘自有资金’由单位开支。”从本质上看,部门的自有资金也是国家财富的一部分,即使按照现行全口径预算的要求尚未列入其中,也不能改变这一事实。游离于国家预算管理之外,只会给部门自有资金蒙上“部门小金库”色彩。目前的全口径预算,只是初步搭建起了政府怎么花钱的监管框架,但对部门的存量资金和名目繁多的经营性增量资金如何管理,还缺少抓手。让全口径预算真能管住钱,需要尽可能把仍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的部门自有资金也包括进来,防止监管空白处成为三公经费外溢的源头。

小蒋随想:这说明一些部门花钱不全指着预算,“非预算性”收入与支出的监管存在盲区。所谓“自有资金”,这种叫法本身就有问题。就出租公家的房子而言,能说“母鸡”是公家的,下的“蛋”是自有的吗?再如,行政与事业性收费,本身是凭借公权力,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时,或提供特定服务时,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收取的费用。此类费用本不应以盈利为目的,而只是一种成本补偿。但在现实中,一些地方和单位却将行政事业性收费作为捞外快与创收的重要途径。甚至在高层推进减政放权的过程中,某些单位将一些业务与收费移交给自办社会团体与中介组织,形成了所谓的“二政府”。面对一些部门无需预算就可以大量购买公车,公众不难想象有关“自有资金”与预算外收入的金额之巨。拴住公款的钱袋子,不能只关注预算,“自有资金”的收与支不该任性与自由。

某些网络大V“脏话连篇”是病得治

背景:互联网上骂街愈发司空见惯,一些网络大V也动辄脏话连篇……

环球时报发表单仁平的观点:有部分大V几乎天天骂人,甚至“不骂不开口”。骂人常常在网络环境中帮着增加气势,吓倒对方,或让对方难堪,而骂人者自己反而容易落个“性情耿直”、“不装蒜”的名声。比如某个网络大V与机构发生冲突,该大V大骂脏话,往往能吸引部分粉丝叫好,机构则无难听话可对,大V即使亏理,也能以赢者自居。我们之所以想对动辄骂人的网络写手们“劝善”,是因为觉得他们终归都受过良好教育,是知识分子,呼吁他们对维护互联网空间的文明承担些责任,哪怕不做正面榜样,至少别当践踏斯文的示范者,我们觉得这点要求不算过分。也不是要他们“献出宝贵生命”,或者捐些真金白银,他们应当能做得到。坚持不改“骂人风格”,并以此洋洋自得的人,多少都有些民粹,至少他们在以民粹的方式保持、扩大自己的影响。骂人成为他们“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简单利器,社会舆论形成抵制脏话的力量尚需时日,他们因此有可能继续在网上撒野一阵子。

小蒋随想:“站队心理”下的网友互骂对喷,像是撒泼,仿佛谁骂得狠谁就“有理”,谁骂得花样翻新就能占得“先机”,谁不进行人身攻击就是“心虚”,一些人越骂越勇,越骂越来劲,不以为耻,反以“斗士”自居。涉及行政部门与官员,某些人嘴巴就更不干净。似乎只要是骂行政者,就是“天然正义”。不可否认,一些行政部门的慵懒与官僚作风令人厌恶,腐败分子的贪婪堕落更令人不齿。但如果陷入“凡是XX必骂”,显然谈不上理性,更可能是出于意识形态偏差,甚至是别有用心的“为了骂而骂”。在许多骂街中,往往没有以理服人,没有客观辩论,没有建设性意见,只有“脏话连篇”,只剩下一地口水。有人觉得骂人“不犯法”,认为文明“算个屁”,将网络视为泄愤场与献丑的舞台。某些人是否想过,这会不会涉嫌侮辱诽谤他人并且惹上官司?和浑人讲不清道理,有的事需要法律惩处与警示。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