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学霸爷爷”是对高校教育的一种正向激励

徐义闯

2015年04月09日13:32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有位81岁的旁听生,名叫袁东湘。他算得上是西南大学年龄最大的“旁听生”。原来,从2009年起,袁东湘就来到美术学院的画室练习画画,今年已是第六个年头。该学院的学生表示:“很庆幸有这样一位‘爷爷辈’的同学做榜样”。该学院的老师也纷纷表达了对老人的敬佩之意。(4月9日 重庆晨报)

81岁的袁东湘老人坚持6年旁听练习画画,无论从体力上还是精神上,都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的精神,十分令人敬佩,被同学们誉为“学习的榜样”和“催人奋进”的标杆毫不为过!放眼全国,如此有“活到老、学到老”锲而不舍精神的老人并不少见,比如有69岁的李文超老人北漂蹭课清华、有79岁的退休老人赵玲跑到交大和同学们一起上“国学课”、有71岁的寇学东老人每天坚持早出晚归自习考研究生、有81岁老人坚持8年在武汉体育学院上法语课的等等,那么,是什么让老人们如此热衷于读大学、学知识?

从传统思维看,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完全没必要走进大学课堂听课,甚至是考学历,一方面毕竟年事已高,万一身体抱恙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即使老人们学有所获,毕竟年老体衰,也难有作为。但老人们的执着显然超越了公众世俗的看法,就学习动机而言,有的老人是为兴趣而来;有的老人是为了弥补年轻求学的遗憾而来;而有的老人就是单纯为了充实老年生活而来。很显然,对他们来说,大学校园能满足求知欲学到知识的,能充实、丰富人的精神生活。

可反观时下的年轻学生,有为了拿学历熬日子的,有为了找份好工作而硕博连读的,有为了挣大钱而懵懂混日子的,花样百出,一片浮躁之气,唯独少见的是对知识本身的热爱和“为了学习而学习”的纯粹动机。对此,社会上也是批评声不断,“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有人归结为“教育产业化”异化了教育机构的公益属性,带坏了校风、冲淡了浓郁的学术氛围,更有人将矛头直接指向整个教育体制,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对比老人们的上进、好学和执着,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教育体制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能“全盘否定”或质疑教育体制的根本。81岁的袁东湘老人坚持6年旁听学习就是最好的注解,而老人的求进、奋进的精神至少给青年学子三点启示:其一,无论文凭高低、学校品等优劣,读大学学知识应当是青年学子唯一的、核心的任务;其二,大学校园能够满足人的求知欲,充实、丰富个人的人生,即便自身专业不喜欢,学习出发点不纯,也不可因此就质疑、否定高校的教育,以至于自暴自弃;其三,要改变校园中的种种乱象,应从自身着手,端正学习态度、纯洁学习动机,唯有此才会有所收获并获益终生。

“学霸爷爷”是一个催人奋进的例子,也是时下千千万万个进校园、求上进的“活到老、学到老”的好学老人典型,更应成为时下浮躁高校中的一抹色彩、一个标杆。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