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8日,苏州吴中区旺山公墓门口,因带纸钱进山被拦,8名上海扫墓客与保安发生争执,造成12人被送往医院。时隔一年类似事件再次上演,昨天上午近11点,高新区皇冠山公墓门口,因带纸钱、铁桶进山受阻,多名扫墓客与防火队员起纠纷,双方僵持近半个小时后,一度因情绪激动发生肢体冲突,造成2名队员、3名扫墓客受伤。(人民网4月1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将至,很多人开始着手祭祀拜祖,一束鲜花、几沓纸钱,寄托着世人的哀思;一杯清酒、两眼热泪,表达着对逝者的缅怀。本来无可厚非的祭祀活动,近年来频频惹出争端,说到底还是对文明祭祀的考验。
笔者以为,祭祀活动,每个人当以理性为前提;扫墓拜祖,需要文明作保证。而当前许多不文明祭祀行为触目惊心,随处烧纸、乱扔祭品、不服管理等行径频出,这不仅是对逝者的不尊重,也是对环境卫生的破坏,更是对社会公德的践踏,因此,倡导文明祭祀、反对盲目扫墓亟需提上日程。
政府部门作为社会的调控器、民众的导航仪,有责任为文明祭祀的推广贡献力量。如果说出台有关文明祭祀的章程规定只是前提条件,那设定专门地点、划分祭祀范围、控制祭品数量、提供烧纸炉台等祭祀器具则更应广泛落实,同时后期的清扫整理工作也应同步开展,确保祭祀之后无痕迹、及时收尾。
同时,全社会合力提升民众素质、使其树立文明祭祀的意识势在必行。新闻媒体要大力传播社会正能量,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以宣传手册、宣传片等形式宣扬文明祭祀的重要性、曝光盲目扫墓活动的危害;单位、学校也应定期开展相关讲座、培训,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
带纸钱进山、与防火队员冲突斗殴等事件的发生,虽然让人心塞,但是它让文明祭祀问题进入公众视野,从这个角度看,也是一种进步。清明祭祀本无错,只是其实际性质还要由民众行为所决定:文明祭祀,则会升华其价值;盲目扫墓,则会冲淡其意义。为了让这一节日永葆其传统,还需政府、社会、民众共同努力,力行“文明祭祀”,这也同样是对逝者在天之灵的最好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