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每日电讯:卸去应试压力更能激发学习热情

李记

2015年04月01日10:0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卸去应试压力更能激发学习热情

  为促进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国学典籍的学习,从中小学生课程设置到学习要求,研究标准化传统文化教材课题组的专家们,都有研究论证,并提出了系列期望。但不得不说,理想预期是好的,但要想十几岁的高中生都能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实在是有些期望过高。如果仅仅是过高期望倒也罢了,根据报道中相关专家的分析,传统文化有望成为高考的新考点,已呈现“箭在弦上”之势。

  这不得不让人忧心忡忡。其一,由此可能产生的高考“增负”必须谨防。原因很简单,现有高考语文考试中,已有以文言文、古诗词形式存在的对传统文化掌握、熟悉程度的考察。再在高考中增加“传统文化考试内容”部分,在“每分必争”高考压力之下,显然会转为高中生们学习传统文化、国学典籍的巨大压力。

  对高中生而言,通晓《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等典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应对考试更不轻松——这显然是和“素质教育”“课改减负”等主流高考改革、课程改革理念背道而驰。

  其二,提高高中生学习国学的热情并不一定要通过进入高考的方式。比如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高中生掌握传统文化、国学典籍的程度,完全可以进入“三位一体”中的综合素质评价部分。一方面,在卸去考试压力、真正激发兴趣的情况下,可能更有利于中小学生学习国学、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并能在实践中逐步“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另一方面,“综合素质评价”得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必能增强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录取中的作用,让“三位一体”综合素质评价真正发挥高考改革“指挥棒”效用。

  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考试内容看似微调的变化,都会在分数压力、升学压力之下,以几何倍数的增量回溯、放大到课堂教学、学生学习那里去。因此,为了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教材和课程中充实国学内容、增加国学教材,想法和初衷都是好的。但力促传统文化成为高考新考点,必须有严密细致的调查、科学严谨的论证,不能让高考命题者“商量一下”说了算,更不能让几个课题组“研究一下”说了算。因为唯有把好考试内容设置的“源头关”,才能让高考改革的过程沿着科学、理性、正确的轨道逐步拓展,达成“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坚持正确育人导向”的目的。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