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目的是摸清全国政府网站基本情况,有效解决一些政府网站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等问题,切实消除政府网站“僵尸”、“睡眠”等现象。
消息一出,立刻在互联网上掀起千层波浪,应该会让那些处于睡眠的政府网站“午夜惊魂”吧。无独有偶,就在国务院发布通知之前,就有媒体曝光,北京市16区县各委办局的官方网站,普遍存在容久不更新等问题。互联网上的“僵尸”,也开始向移动互联挺进,北京至少有20多个政府部门推出官方APP,但其中17款的下载量“冷热不均”。北京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可想而知,国务院下决心普查全国政府网站,可谓直指病灶。
办官方网站,做政府APP,本意是为了及时公布信息,开展电子政务,加强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交流。然而,如果三分钟热度一过,就悄无声息地归于沉寂、沦为“僵尸”,如何发挥沟通桥梁的作用?
“僵尸”网站背后是“僵尸”作风,根本原因又是扭曲的思想认识。总是把办网站、发微博、做APP当做应对上级的任务,只求糊弄上面,哪管群众嗷嗷待哺的信息需求?还有人自以为熟稔互联网时代的“媒体法则”,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能引发舆论海啸,为了避免“言多必失”,所以就心安理得地选择“沉默是金”。殊不知,正是因为关键时刻的沉默与失语,才导致小道消息填补权威信息的空白,致使猜忌怀疑取代了理解信任。在这个意义上,办政府网站或APP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接下来是学会如何恰当地使用它。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其实,政府网站直面人民群众,是活跃还是沉默,是互动还是封闭,这本身就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既然办了网站,就应该办好,否则只会把懒政意识、官僚作风展露无遗,不仅不会给群众“获得感”,反而会激发更多人的反感。
网络多么喧嚣,怎能独自安眠?希望国务院的普查活动取得实际成效,让更多政府网站成为服务群众的平台,也成为展示政府良好作风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