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每日电讯:摘官帽是实现环评公正性的第一步

余明辉

2015年03月20日09:3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手机看新闻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3月17日主持召开环保部党组会议,原则通过了《环境保护部关于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以下简称《脱钩方案》)和《环境保护部党组关于严格廉洁自律、禁止违规插手环评审批谋取私利的规定》。陈吉宁现场承诺,环保部所属事业单位的8个环评机构,今年将率先从环保部脱离,其他地方的也要分批分期全部脱离,逾期不脱离,一律取消环评资质。(3月19日《京华时报》)

鉴于以往“卡着审批吃环保、戴着红顶赚黑钱”的国内环评乱象,以及社会强烈呼吁环评从政府脱离的民意期待,《脱钩方案》的出台,无疑让环评机构从环保部门脱钩有了切实可行的具体依据。

据环保部2011年统计,全国环评机构共1162家。在全部环评机构中,事业单位环评机构有576家,其中挂靠在各级环保系统的有333家。环保部2009年曾抽查环评机构,结果75家被抽查的环评机构中,30家出现了质量和管理问题,比例高达四成。全国不少环评编制单位往往与环评报告审批单位存在利益关系,有些是其下属事业单位,违反了《环评法》的有关规定。这种体制如不改变,环评的公正性就难以保障。

时下打开网络,违规“环评师证书挂靠”的广告比比皆是。环评师证挂靠泛滥之下,不少环评机构连起码正规合格的环评师职业人数都达不到,甚至有些环评机构没有环评师,也照样揽业务。如此,相关执业机构出具的环评报告,能有多高质量、多少可信度?

长期以来,由于与GDP深度挂钩,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政绩观畸形,地方政府防治污染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在实际中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反向的保护和干涉。如此一来,当环评业务还严重依靠地方政府发包、环评费用还依赖政府给付的情况下,社会环保中介即使有心严格环评,恐怕也只能是底气不足。

环保部此次通过方案剥离官办环评中介,只是堵住了环保部门等在环评方面可能存在的权力寻租等浅层问题。去行政化,卸下“双肩挑”,实现了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分离,避免了“瓜田李下”的嫌疑,保证了环评的公信力。但从防止污染、厘清国内环评业乱象、提升行业服务质量来看,这仅仅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艰巨的工作要做。

如加强环评中介及从业人员准入、退出机制建设和落实,破除由于监管不力而导致的环评业服务质量不高问题;强化对地方领导官员执政、执法相关理念的教育,增强环境防治保护意识;研究科学的环境评价机制和官员政绩考核机制;出台官员任期资源环保审计制度;加大对环境监管不力现象的问责、处理力度。通过综合发力,提升地方政府自觉防污、治污的主动性,将环评体制改革进行到底。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