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家随岗走”给规范干部“走读”开良方

安子州

2015年03月19日14:0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2014年,陕西省委办公厅出台《关于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在工作地安家的意见》,试水领导干部“家随岗走”,提拔任用干部,要求先得同意在工作地安家。新政实施以来,已有近百名市县党政干部正职携家带口,奔赴新地,开启新生活。(3月17日新华网 )

“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首流传甚广的顺口溜,是群众对基层干部“走读”现象的生动描述。而在治理“走读”干部方面,各地也是下足了功夫,比如在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官之际,全国共有6484名“走读干部”在专项整治中被查处。这意味着,干部不能再当“走读生”了。

“走读”干部的行为,脱离群众、作风漂浮、官僚主义,造成行政成本增加和腐败。6000多名“走读”大军的形成,走没了干部耐心,走丢了干部热心,走低了干部能力,走坏了干部形象,严重损害了干部本人和党委政府公信力,甚至还可能滋生出新的腐败。

治理“走读”干部的行为,既需要“大棒”高举,也需要“胡萝卜”式关爱。所谓的“大棒”高举,就是治理“走读”干部是需要决心和勇气的,要敢于“亮剑”,对顶风违纪的“走读”干部从严处理,对因“走读”造成工作失职,后果严重、影响恶劣的干部,依纪依法追究责任。所谓“胡萝卜”式关爱,就是指政策制定应更具合理化、科学化和人性化,改善乡镇工作人员生活条件,努力创造条件让干部“住读”。

显然,“家随岗走”,对遏制“走读”之风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因为,造成干部“走读”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干部与家人分居两地,从而造成有些干部“两头跑”,不安心长期扎根基层,感到自己长期在基层工作,对家庭有所忽视。正因为如此,陕西试水“家随岗走”、变“走读”为“住读”,从顶层设计上推动地方干部深入群众,有助于解决“干部走读”问题。

其实,在一些发达国家,因工作异地变动而举家迁移司空见惯,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主要原因。因此,从长远来看,规范干部“走读”,应缩小城乡差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另外,要建立健全民主科学的干部考核、选拔任用制度,对于党员干部政绩评价和晋升要赋予老百姓更大的权力,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让每个人肩上都有担子、有责任、有危机感。

对“走读”干部确实要加强管理,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一些干部“走读”实则心系家庭,如幼小的孩子、年迈的父母、忙碌的配偶等。因此,管理的同时也不能一味禁止,而要给予组织关怀,千方百计体现人性化管理。希望“家随岗走”能给规范和管理“走读”干部提供借鉴意义。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