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南方日报:要真正明白植树节设置的意义

潮白

2015年03月17日10:04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3月15日晚,湖南永州市委在对零陵区“踩红地毯种树”事件调查核实后,认为活动组织方在山坡路段铺设红地毯的行为,违反了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规定,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责令零陵区委对活动主要组织者——区妇联主席予以免职,对其他涉事官员进行相应问责。

这个处理,或许能够平息先前的众怒。先前,3月12日,零陵区那里搞了一个植树节的活动,背景板上可以看到“巾帼林”的字样,显见是区妇联主席组织的了。凡活动则要搞仪式,是我们的一个惯常思维,所以主席台上铺着的大红地毯虽然同样刺眼,但这种情景大家都司空见惯,不算稀奇。这一回稀奇的是,在通往植树现场的路上也铺着长长的红地毯,植树者在上面鱼贯而行!区妇联主席的跟头,就栽在了路上这一段红地毯上。因为此事被网络曝出后,组织方在当地论坛进行回应称,当时是考虑连日阴雨后上坡路湿滑,所以才放置旧地毯。开始说是10米长,但以走在上面的人数来作个参照,恐怕远远不止。而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地毯的长度,在于地毯的有无。

人们常说,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其实,逆向思维也是成立的,也就是好事可以变成坏事。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这是1979年2月23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决定。设立植树节的目的,检索一下就可发现,旨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提高人们对森林爱护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而当生态文明的概念深入人心之后,植树节的意义无疑又有了质的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自然不止植树造林这样简单,而是把生态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但森林毕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地保有量等重要指标,无疑是衡量林业生态功能的重要保证。零陵区那里把好事办成了坏事,延续的是那种凡事要造声势的思维,因而让那段红地毯把好端端的植树活动硬是弄变了味儿。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我们的前人很重视植树。早在周朝,就有“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的制度设置,意思是道路两旁要有成列的树木以为标志,沿路还要设立馆舍以接待过往官员和信使。明了这个前提,再读《诗经·小雅》中的“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就不难想象该是怎样的诗意景象了。我国南北朝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里面专门有一章讲《栽树》,除了记载松树(附杉、柏、桧树)、榆树、白杨、柳树、梧桐等的种法,还明确“凡栽树,正月为上时,二月为中时,三月为下时”。今年春节来得稍晚,植树节这天是正月廿二,正合了所谓“上时”。不过即使合不上也无所谓,《齐民要术》总结的是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以我国国土之大,各地大可不必刻舟求剑。重要的是,我们要铭记“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古训,有那种为子孙后代留住碧水蓝天的生态意识。

森林的种种生态功能,如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等,对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明白了这些前提,就会明白植树节设置的意义,就会明白植树节这一天所起到的作用,是脚踏实地地推动和强化人们生态意识的培育作用。如果是借这个时机张扬自己的什么,弄成“植树秀”也就在所难免。“踩红地毯种树”正落入了此中窠臼。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