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北青报:完善协商民主,发展政治文明

樊大彧

2015年03月14日08:57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协商民主是一种“共识型民主”,与以竞争性选举为基础的“多数决民主”互相补充。从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到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各种经济社会问题,都将是中国协商民主的施展之地。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昨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闭幕会并讲话。俞正声表示,广大政协委员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深入协商议政,积极建言献策,充分体现了政协委员为国为民尽职尽责的不懈追求,有效发挥了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重要作用,生动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色和优势。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二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过去十年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的协商民主,可以追溯到65年前。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共、民革、民盟、民建等14个党派及社会各界的600多名代表共商国是。这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并确立了国旗、国徽和国号。“新中国是用枪杆子‘打’出来的,也是民主协商‘谈’出来的”,协商民主自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成为中国政治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协商民主是从中国泥土中长出来的中国式民主。在实践半个多世纪后,今年全国两会前夕,推出了包括七个渠道的协商民主“升级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大幅扩充了协商民主的范围,涵盖了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多元多样的协商民主形式和渠道。协商民主“升级版”为广大公民和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过程提供了广阔的制度通道。今年的全国两会,也成为实践协商民主“升级版”、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首次大会。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中国的协商民主的真谛。中国的协商民主借鉴、参考了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注重用沟通、对话代替对抗和对立,同时,中国的协商民主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的智慧。协商民主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事小情进行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增进共识,形成合力。协商民主最终要达成的目的是,在做重大决策前,把社会各方面分散的意见、愿望和要求集纳起来,在充分讨论、反复沟通后,形成被广泛接受的理性决策。协商民主是一种“和”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积极的管理方式,通过整合社会关系、润滑人际关系,实现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有效治理。

协商民主是一种“共识型民主”,以民意的表达和取向为指针,充分尊重少数人的意见和权利,这与以竞争性选举为基础的“多数决民主”形成明显区别。在协商民主的共治平台上,广大人民群众可以在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通过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协商民主是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民主形式,是民主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为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本次全国政协会议闭幕了,中国协商民主“升级版”在新起点上迈开了新的步伐。协商民主建立了一种事先协商,最后作出决策的“程序民主”,在今后的实践中,协商民主必须逐步建立一系列的程序规范来实现其自身的刚性价值。民主是一种价值观,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方式,从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到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各种经济社会问题,都将是中国协商民主的施展之地。协商民主是中国式民主的表达方式,也是中国价值观的表达方式,我们要不断发展之,努力完善之,让这一政治文明在世界舞台上获得应有的重要地位。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