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山表示,完全赞成张德江委员长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他指出,山西发生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案件,教训十分深刻,这个代价不能白付。(《山西晚报》2015-3-11)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的腐败问题震惊全国,被定性为“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其中,省部级干部落马7人,省会城市连续三任市委书记、三任公安局长被查,到目前,省管干部空缺近300名,包括3位市委书记、16位县委书记、13位县长……
“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让人忽视了山西在过去历史上的功绩,也让人看不到山西在未来的发展潜能。
看待腐败问题要有历史、哲学和文化的辩证思考。历史上,山西奋力拼搏,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山西全力反腐,2014年共处分违纪党员干部15450人,同比增长30.1%。其中,处分市厅级干部45人,同比增长73.1%;处分县处级干部545人,同比增长62.2%。
痛定思痛,“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给山西造成的损害已难以挽回,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山西发展的信心重塑起来、把精气神鼓起来。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所言“山西发生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案件,教训十分深刻,这个代价不能白付”。
放下“包袱”才能轻装上阵,王岐山“代价不能白付”期待多于告诫。“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无法抹掉山西在历史上的功绩,更不能否定山西未来可能的发展。只有能重构良好政治生态,崭新的山西定能让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