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总书记说人才政策还要“放开手脚”透出啥信号?

闫华

2015年03月11日15:3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人才政策方面手脚还要放开一些,要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这也透露出推进政策创新,打破政策壁垒、释放“人才红利”的强烈信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的中国梦,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新事业。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的事业呼唤人才。尤其是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啃硬骨头、涉险滩,更加呼唤人才、渴求人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观念不变原地转,政策一放天地宽。近年来,我国不断创新人才政策,先后引进418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留学回国76.32万人、年均增长在30%以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实行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管理体制,打破科研工作中的“大锅饭”,短短几年时间就从北京昌平的一块农田上发轫,成为全球知名的科研机构。实践证明,人才发展的关键在政策,政策放开手脚,“人才红利”就能竞相涌流。

然而,一些地方人才政策“放不开手脚”的问题仍然存在,制约人才发展的障碍仍然未除。人才自由流动,依然受制于身份、学历、户籍、地域等政策壁垒;人才政策吸引力不足,高端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用不好。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201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放开人才政策手脚,不是细枝末节地修改几处政策,不是零敲碎打地挖几个人才,而是要“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改革破除人才政策壁垒”。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人才政策放开手脚,首要是人才的对外开放。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以海纳百川的中国气派、开放包容的中国风格,更加积极主动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

“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其价值不仅在于拥有多少,更在于如何用好。放手使用人才,充分信任、量才任用,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让各路高贤大展其长。全面激励人才,健全完善年薪制度、效益提成、股权制度,减免税收等激励机制,以价值体现价值、以财富回报才智,使高层次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尊重人才个性、包容人才缺点、宽容人才失误,不揪辫子、不扣帽子,更不打棍子,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让优秀人才放心、安心工作。

分享到:
(责编:王倩、仝宗莉)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