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新京报:致歉《亲爱的》原型陈可辛做得还不够

指间沙

2015年03月09日09:28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致歉《亲爱的》原型陈可辛做得还不够

  【尖锋话题】

  电影《亲爱的》在宣传时着力强调了“真人真事”。以此前出现过的相似案例来看,最好的结果是双方达成和解,达到各自目的。现在陈可辛出面做了一个模糊的道歉,显然还不够,因为电影是实打实的商业行为,不能消费了底层人的苦难,又让人家受到“二次伤害”。

  陈可辛“打拐”题材的电影《亲爱的》在大陆早已落画,没想到近日传出角色原型之一的高永侠欲诉侵权。高永侠正是赵薇演的角色原型,那个养别人孩子、又失去“孩子”的农村妇人。

  在上周的新闻报道中,高永侠表示她最近才看了《亲爱的》,“我没看完电影,受不了。里面说我和别人睡觉,又生了孩子,还给记者下跪。实际上这些都没发生过。从那以后,我总觉得别人在我背后指指戳戳。为什么要把我的身份信息都暴露了?”高永侠说,她希望制片方能公开说明电影中哪些情节是虚构的,哪些是真实的。

  本来,文艺作品是一种作者的再创作。真实的狗血事件,被写成小说或拍成电影后,多少会与原本的事实有着显著不同。电影《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座山雕都有真实的原型,后来则完全被脸谱化乃至神化。美好如童话的电影《音乐之声》,也有着很确定的原型,那个大女儿90岁高龄时还写自传要说清电影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角色原型对改编作品不满意,并不少见。可以这么说,他们不乐意被对号入座、指指点点,毕竟他们往往是弱势的普通人,不比娱乐圈的明星见惯口水争议,毕竟他们周遭的邻居亲戚同事有了谈资,也可能从最龌龊的角度去八卦。甚至有些角色原型的后代也会追着来打名誉官司。李连杰主演的《霍元甲》首映后,霍元甲的曾孙霍自正就对外表示影片损害了先人形象,伤害了他们的感情。

  因为怕角色原型来纠缠,一些影视剧都会在片头打出“本片内容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其实谁都知道,绝大多数的故事怎么可能没有现实来源?那不过是一种自我保护,为了撇清干系、避免责任。可《亲爱的》上映前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肆宣扬故事来源于真实事件。电影宣传方急于营销,也太急功近利。

  歌颂性的电影题材都可能遭遇原型人物来打官司,更不用提“打拐”这种戳人心的敏感题材了。被拐家庭毫无疑问值得同情,而对于抚养孩子的家庭,众人眼光就很不同了。虽然《亲爱的》被指对社会事件批判不够犀利,给赵薇加戏美化,但这个角色(被称之为“人贩子”家属)仍饱受争议,没那么理直气壮。这恐怕也是高永侠一直以来不愿高调地抛头露面的原因之一。

  尽管片尾有“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部分情节并未真实发生”,但《亲爱的》在宣传时着力强调的还是“真人真事”这一点。电影里出现了真实人物的画面。黄渤一角的原型彭高峰,随片方参与活动,接受记者采访。在一些新闻报道里,甚至非常明确地将电影角色、原型、演员三者的姓名一一对应罗列出来。热映的电影由此吸引了各种关注,达到了商业目的。一个作品畅销卖座以后,各个方面的人都能名利双收,除了高永侠,她仍觉得背负着指指点点。

  有专业法律人士来看,高永侠可以诉告电影侵害名誉权,但胜算并不大,文艺作品本身允许情节虚构。以此前出现过的相似案例来看,最好的结果是双方达成和解,达到各自的目的。

  现在陈可辛出面,做了一个模糊的道歉,显然还不够,双方尚未有一个结果了断。既然电影是实打实的商业行为,不能消费了底层人的苦难,又白让人家受到“二次伤害”。这以后,那些想以“真人真事”为卖点的电影,都得多长个心眼。

  □指间沙(专栏作家)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王倩)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