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新民晚报:“中国式商量” 

潘高峰

2015年03月08日15:41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一些地方政府可能嘴上说保护,但是一旦碰上经济发展,所有重要的事项都可以往后排!”前些天,在政协文艺组旁听分组讨论。刚找到位子坐下,就听到一位委员语调高亢的发言。向同行打听了下,这位委员是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画家冯远。他大声疾呼的是古村落保护的话题。

冯远说,一些自然环境遭破坏令人痛心,应当下决心关闭那些制造污染的乡镇企业,下决心退耕还林,三五年后,土地有可能得到恢复。但是一个古村落彻底消亡了再要恢复,是绝无可能的。所以,他认为要把对古村落的保护列入地方政府考核的硬指标,“否则我们能做的,只是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只是将其消亡的速度减缓一点。”

随后,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也发言附议了冯远委员的说法,加深了人们对古村落保护紧迫性的忧虑。

原以为这个话题有了结论。但没想到著名作家冯骥才委员的发言,又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我们都知道经济快速开发、城镇化,会和古村落的保护发生矛盾,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的保护,和这些村落中农民的生活困境间,也是一对非常强烈的矛盾。”冯骥才认为,古村落的保护,不能为了保护而保护。

他说,如果你下到一些边远的、大山里的村庄,看到那些村民的生活,有时候真是不忍。“那些村庄,从风光上看,从一个摄影家、一个画家的视角来看,是非常优美的,但他们的物质条件与现代文明是割裂的,农民忍受那样的生活,但他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是城市的文明,他们一点不觉得自己的文化是根性的文化,反而会产生悲哀的心理。”

在冯骥才看来,如果只是保护村落,把农民搬走,空巢了,那村落也就完了。“所有的传统是靠人来传承的,活着的、精神的,生命没有了,光一个躯壳,还有什么价值呢?”所以他十分审慎,“古村落的保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绝不能简单化。”

你一言我一语,议论持续了很久。虽然直到最终,这个话题并没有得出结论,但一种商量、探讨的氛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沉浸其中。这种感觉特别好,充满了“正能量”。事后想来,其实这正是人民政协的本质所在。所谓协商,就是有商有量,其中需要观点交锋,也需要娓娓道来,耐心倾听;需要保持立场,也需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这样才能最终协力办事,避免没有充分讨论而没有设想周全。

今年,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了“中国式商量”的命题,指出“要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其实,小到一个村落的保护,大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政协都是重要的推进力量,协商都是不应缺少的环节。

中国发展进程的矛盾和问题的复杂性世界罕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更是涉及方方面面,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涉及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人民内部商量好怎么办,不商量或者商量不够,就想把事情办成办好是很难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协商民主的意义不言自明。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王倩)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