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了解到去年自治区贫困人口减少了100万。审议中,代表们还就完善国家扶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政策、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依靠特色产业扶贫等提出建议。总书记说,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3月8日新华网)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总书记提出“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就是对政府报告“精准扶贫”的深刻诠释,也为各地各部门做好扶贫脱贫这项工作提供了标准和抓手。
“精准扶贫”,首先要看是“真贫”还是“假贫”。应当承认,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地域经济发展也不平衡,期望成为扶持对象的自不在少数。如何让政策的阳光雨露洒在“关键少数”,就要看是“真贫”还是“假贫”了。正如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所说,“扶贫对象选准了,扶贫资金与项目的针对性就增强了,才会收到应有的扶贫效果。”
不难看到,近年来一些地方可谓绞尽脑汁想戴上“国家扶贫重点县”的帽子,事实上有的早已成了“财政大县”、“经济强县”,然而却不愿摘下这顶“穷帽子”。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贫困户”每年都可得到国家大量扶贫专项资金,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可享受到国家明文规定的优惠政策。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把“真贫”识别出来,防止政策资源“跑冒滴漏”。也只有这样,“扶真贫”才会有真正的工作主体、真正的“主攻方向”。
总书记强调要“真扶贫”,同样具有现实指向性。与此相对应的是,现实中不难看到“假扶贫”的现象。如“大呼隆”、“大跃进”式的扶贫,将扶贫资金用在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上,用在给地方政府和领导脸上“贴金”上,导致“年年扶贫年年贫”。表面上看,是工作方法问题,实质反映的是执政理念的大问题,如此岂不有悖中央政策的初衷,有负百姓的厚望。
今年,国家将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各地各部门应深刻领悟总书记“三真”标准要求,着力在科学编制扶贫规划、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硬化帮扶责任上下工夫,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真正见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