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如何理解习总书记生态观里“两座山”?

安子州

2015年03月08日10:19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3月5日下午,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讲到环境保护时,习近平格外关注。“空气质量优良的能占多少?”“70%。”这时有人插话说:“有时候是靠天吃饭”。笑声中,习近平接话说:“不能只靠借东风啊!事在人为。”习近平的生态观里“两座山”是关键!“两座山”是什么?答案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3月6日人民网)

无独有偶,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也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啊!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由此可见,习总书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两次强调环境的重要性,凸显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的根本要求。

众所周知,环境问题一直是民众高度关注的热点,特别是民众对于城市空气质量、水污染的吐槽等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环保问题,无疑更触痛了民众敏感神经。因为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不仅要付出更高昂的治理成本,而且这些环境问题关系到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这意味着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非零博弈。其实,只要坚持科学发展,把老百姓的健康置于GDP之上,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严把“绿色关”,就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齐头并进,就可以让群众在享受绿色生活的用时,也能感受到经济发展带给他们的实惠。也就是说,我们要解决环境治理和保护问题,必须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解决,就环保论环保是缘木求鱼。我们必须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只要人民幸福,那就是金山银山,人民幸福,就会激发巨大的创造力。可见,当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者之间必须选其一的时候,我们宁愿选择人民的生活幸福,哪怕发展放得缓慢些,发展可以慢慢搞,但是不能因为要发展,就剥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勿容置疑,我们不能“生产发展了,生命反而缩短了”,必须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科学发展,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在中国行不通,也走不起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证明,当经济发展度过粗放型的起飞阶段,步入集约发展的高级阶段之后,生态环境越好,发展机遇越多、潜力越大,良好的生态环境对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对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产业支撑能力越来越强,好的生态环境本身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天然资本”,绿水青山会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实践证明,绿水青山是实现金山银山的最大靠山,只要我们有了绿水青山,带来经济、社会、文化的各项发展,保证了人民的幸福生活,那就是真正的金山银山。

“蓝天不能靠东风,关键就在‘两座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可见,我们要把保护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使之成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王倩)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