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每日电讯:清理红顶中介是环保部打铁自身硬的第一步

易艳刚

2015年03月08日10:1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手机看新闻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总书记发出了号令,环保部门必须抓铁有痕。期待环保部门将压力化为动力,打铁自身硬,让环保法真正长出“钢牙利齿”

“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习近平总书记对环保执法硬起来,提出了明确而坚决的要求。

面对环境污染治理这块“硬骨头”,如果环保执法没有“钢牙利爪”,必然是啃不动的。但当前环境执法的现实是,环保部门一次次“手软”、一次次“下不为例”,纵容了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让环境保护陷入治理困局,损害了“环境民生”,破坏了“青山美丽”,拉低了民众的“蓝天幸福”指数。

环保执法之所以“手软”,固然有体制机制缺失的原因,有一些地方的发展观与政绩观扭曲、“弱势”环保部门存在“难言之隐”的原因,环保部门自身的失职也难辞其咎。面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难以下手,除了“为官不为”等懒政作祟,更与环保部门陷入复杂的利益勾连有关,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环评“红顶中介”乱象。

前不久,中央巡视组向环保部反馈巡视情况时称,原本负责源头预防建设项目污染和破坏生态的环评制度,已成为滋生环保执法腐败的温床。其具体表现是,“有的领导干部及其亲属违规插手环评审批,或开办公司承揽环评项目牟利”“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红顶中介’现象突出,环评机构资质审批存在花钱办证现象”。

与一般的“红顶中介”相比,环评“红顶中介”的危害更甚。它们不仅会截留简政放权带来的改革红利,增加企业的成本,而且一旦让某些不达标的项目上马,势必会给环境污染埋下隐患。以往一些地方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之后,人们常常发现相关项目上马前过了“环评关”。对守护绿水青山蓝天负直接责任的环保部门,如果任由一些中介机构“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业的轿子,收企业的票子”,利益关联太深,怎能指望他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让环保执法硬起来,第一步就是要清理整顿“红顶中介”。只有斩断环保部门与环评机构之间的利益链条,让“红顶中介”与环保部门彻底脱钩,才能在开展环保监督执法之时做到理直气壮。新任环保部长陈吉宁发出了积极信号,日前他在答记者问时明确表态:决不允许“卡着审批吃环保、戴着红顶赚黑钱”,“环保部所属事业单位的8个环评机构,今年将率先全部从环保部脱离”。

让环保执法硬起来,不仅是打赢环境“保卫战”不可退守的底线,也是环保部门实现形象救赎的必然之选。毋庸讳言,日趋严峻的污染形势尤其是雾霾危机,让环保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也深受影响。在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人事任命表决中,相关官员得到的反对票“领先”,既是代表们对环保工作不满意的结果,也表达了通过投票促使环保部门“硬”起来的希望。

在新环保法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之后,尤其是具有专业背景的陈吉宁履新环保部之后,公众对环境治理和环保执法硬起来、环保部门“不手软”燃起了期待。几天前,环保部对一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和不符合资质条件的环评机构、环评技术人员做出处理,已经赢得了舆论好评。如今,环保部率先公开表态与“红顶中介”切割,再次传递出积极信号。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总书记发出了号令,环保部门必须抓铁有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提出要以铁腕治理环境污染,期待环保部门将压力化为动力,打铁自身硬,让环保法真正长出“钢牙利齿”。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王倩)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