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话音刚落,掌声未息的档口,微信圈里已经开始刷“总理报告100条干货”、“总理报告的22个亮点”。
一个多小时的报告听下来,心里也在多次鼓掌,但具体工作部署多选择性略过,唯有一句“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如长天北斗,破空铮然。
报告里有一些具体的解释性文字:今年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最后落点是“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决心、耐心加苦口婆心。
过去这些年,可以用“飞跃”作为国家发展的叙事基调。毛泽东他老人家曾说:往事越千年……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即使以10年为坐标段,也可获得如梦似幻的纵深观感。曾经有个赚了点钱的开发商高管,满脸悲催地炫耀说:“现在钱多了,却不快乐了。”我怀疑他的矫情,却不怀疑他的感受。经济加速度,于社会心态和社会文明而言,似乎具有更明显的反作用力。普遍的社会逻辑是:金钱污染了教化与文明,于是人心不古,云云。
这些话,其实似是而非。健康的经济社会,与文明其实是正相关的关系。民风淳朴,或存在于普遍性的经济不发达状态下,或存在于以制度约束财富分配不公的地方。仓廪实而知礼节,在为生存而抗争的时候,社会和人的耻辱观、是非论不过是灰色的影子,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理论。有钱就变坏,大抵还是规矩出现了偏差,比如权力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隐性侵蚀。
曾有企业界的朋友怅然道:没有关系,生意很难做。老外都懂的关系云者,就是权力寻租。一个经济社会,当权力的影子无处不在的时候,纯粹的公平与正义,势必被支解为稀有物种。公平和正义是社会正常运转的保险,机会均等是社会契约的基础。这个体系一旦失衡,社会运转不是失速,就是扭曲。
韦伯把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归结为宗教伦理,其实,无论宗教伦理还是商业伦理,都是若干轮社会博弈之后的动态结果。如今诸多社会现象,贪腐、司法不公、污染、公共意识缺失、创造力孱弱……背后实质都是社会关系出现失序的结果。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约束任性的权力,破除权力的黑洞效应,用法规代替权力来监管社会,这既是政治经济学,也是政治伦理学。上述问题,通过总理的报告我们看到了解决的希望,也看到了解决的路径和方法,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