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北京晚报:老人优先可以,且慢破坏公平

张丽

2015年03月04日14:02  来源:北京晚报  手机看新闻

我们这个社会,尊老爱幼是常识,也是常事。据3月2日华商报报道,3月1日起,《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正式施行,其中规定,65周岁以上老年人在医院就医时,可优先挂号、检查、化验等。但在记者的调查中,“办法”执行首日的情况并不是想象的那样。老人们基本还都是排队。究其原因,报道中说一方面是老人们觉得插队很不好意思,另一方面年轻人对此也很有意见——大家都是病人,如果危重肯定会让,但仅仅因为年龄未免有失公平。

其实,这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公交车让座问题的医院排队版,只不过程度和矛盾更甚一些。有关方面为了体现对老年人的关怀,出台了一个办法。从结果上论,“有关方面”完成了任务,但实际上却把矛盾转移给了群众和医院。因为这个优先政策直接把人群从健康人和患者重新划分成了老人和年轻人,在原有的危重优先之外,人为增加了一个按照年龄设置的维度,双重设置之下,矛盾立显,最后为难的是医院。本来医患纠纷就够闹心了,现在出台了老人优先政策,怎么执行怎么细化却没有更到位的指导,上级彰显了爱心和责任感之后,留下基层焦头烂额。

有人建议是不是可以给老年人开一个绿色通道,正常窗口还让非老年人去排队,65岁以上符合规定的老年人自己去另外的窗口就好了。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北京的一条公交线,因为沿途乘坐的老年人太多,售票员只好把“给老年人让个座”改成了“60的让70,70的让80,80的让90,都是老年人都不容易多理解吧您”。公交车上大家还可以哈哈一笑过去,医院里本来就环境嘈杂气氛压抑,再加上每个人病痛在身的时候情绪都不会太好,万一一群老年人打起来,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保障老年人的权益,没错,但不能靠牺牲社会公平和其他人群的合法权益实现。而且,社会管理者在推出任何一项政策的时候,应该力求减少社会矛盾,而不是导致族群割裂、产生更多的摩擦。当然,宏观长远地说起来,还是医疗资源分配的老生常谈。人多医院少,人们都往大医院跑,复杂的登记划价交费取药系统要来来回回排队很多次,一个老人或者小孩看病家里恨不得能来四五口人……所有的矛盾解决起来都需要时间,更需要政策。建议有关方面还是把劲头用在化解根本矛盾上,然后再去搞一些锦上添花的东西。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王倩)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