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人民网评:让相信知识的力量的人不吃亏

李达仁

2015年02月26日10:41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读书无用论的老话题,近来又装进了新酒瓶。春节期间,一篇上海大学博士生的文章《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在社交媒体上疯传,引发广泛争议。

文中说,农村大学生以牺牲整个家庭的幸福为代价来读大学,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毕业之后勉强找到一份饿不死的工作,没有希望收回教育成本,倒是让年迈的父母继续陷入困顿。作者后来回应称,自己从未说过读书无用,只是强调知识的无力感,“本来读书出来是应该有所为的,但是回到家乡却不能做什么”。其实,不管怎么表述,“知识的无力感”也好,“读书无用论”也罢,抑或是“寒门难出贵子”的观点,不仅在统计层面站不住脚,在道理逻辑上也矛盾迭出。

知识改变命运,向来被传统社会奉为圭臬。但为什么当下“知识经济”时代,在许多人眼里知识反而落伍了呢?不可否认,在成功路径更为多元化的语境下,通过营商、技艺、机遇等改变命运,速度可能远超知识。这本身是一种社会进步的体现,拿知识功用与之对比,既不恰当也没有可比性。而且,传统社会重视知识,更多停留在学以致用角度,书中自有“敲门砖”和“黄金屋”,一旦知识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变现或者成为入仕的阶梯,知识的功用被质疑是难免的事。跳脱出功利的视野局限,回归到一个更为纯粹的视角考量,知识对人的塑造,是任何其他途径都难以比拟的。

比之知识无力更值得关注的,是农村学生的就业情况和生存状况。“好不容易上了大学跳出农门,结果却找不到工作”“念了研究生,收入还不如一个电焊工”,农村大学生的这种无力感,其实源自教育含金量的缩水。诚如文章所指出的,农村学生往往承载着一个家庭对未来的希冀,他们能成为“金凤凰”固然好,他们挣扎在求职和温饱的一线,我们也绝不应该摆出一副说教姿态挖苦指责。与其争吵上学对农村学生有没有用,倒不如共同把脉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农村学生没有出头之日?该怎样才能重新建立起农村学子对教育和对未来的信心?

教育资源的配置上,是不是可以深化教育改革,适当向农村倾斜教育资源,让农家娃有机会接触优质教育、精英教育?对口支援方面,是不是可以资助农村大学生继续深造,或者提供更多就业辅导?在大城市留不住,是不是也可以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创业?除了体制改革和政策扶住外,观念的引导也尤为重要。引导大学生摒弃那些升官发财的世俗成功观,引导社会抛开那些以收入论英雄的评价标准,让农村学子心无旁骛地把注意力聚焦到个人的奋斗上,梦想出彩的机会才会离他们越来越近。

读书有用没用,知识有力还是无力,说到底是个言人人殊的话题,旁观者的坐而论道,远不如实质帮扶能给人更多慰藉。让相信知识的力量的人不吃亏,让农村学生不至于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我们需要呐喊,更需要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