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春晚必吐槽”也是一种乐趣和价值
背景 :2015年央视春晚主持人阵容发布,按照“逢春晚必吐槽”的规律,又引来网友一片嘘声。
钱江晚报发表刘雪松的观点:今年春晚公布的八大主持,个个都是主持主播中的人才。但不是所有屏幕上叫做人才的,都适合春晚这个特殊的舞台。让煽情的去做煽情的节目,让沉稳的人去播沉稳的新闻,这叫人尽才用,谁都没意见。偏偏这春晚,是最典型的综艺晚会,聚焦了十几亿人求新求异、并且百般挑剔的目光。既然节目可以从全国选,春晚的主持人便完全可以在整个中国的主持人圈中去圈定,体现出大年三十大团圆、大气开放的娱乐氛围,央视又何苦关起门来从矮子里面选高个儿?人们年年失望年年看,是对央视的整合娱乐资源能力有期待,也是对中国娱乐形态的大气开放有期待。中国庞大的综艺娱乐主持人圈有的是人才,关键看央视的胸怀有多宽阔,看对待观众的期待有多敬重。主持人阵容排不好,春晚半个舞台就坍了。虽说众口难调,但贵圈能调众口的高手肯定有。这点文化自信,观众有,央视更应该有。不划地为牢,贵圈有的是人。
小蒋随想:说句实在的,就算央视把湖南卫视那帮“嬉闹派”、江苏卫视那位“光头爷爷”、“海派清口”那位波波先生都找来主持春晚,照样会引来“臭鸡蛋”伺候。这一方面是因为,央视有央视的“格调”,甭管什么人,都得按央视的路子来。否则,根本过不了“审查”关。如此一来,也就难免“桔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别说主持人了,冯小刚导演的春晚又怎样?冯导还不是“被春晚请来解决问题,很可能被春晚当成问题解决了”?另一方面,面对“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春晚,吐槽春晚似乎成了人们的另一种乐趣。辛劳了一年的人们,在春晚上找不到什么欢喜,宣泄一下情绪权当是另类解压。当春晚被众人喝倒彩的时候,央视未必难过,反而可能窃喜。因为,这至少蕴含着娱乐圈“不怕被人骂,就怕没人惦记”的商业价值。因此,来年还能再搞“难忘今宵”。
理性成熟的中国拒绝极端的“非左即右”
背景 :社会上对于“左”和“右”的讨论从未停止,在网络时代的“站队”格局下,还有加重的趋势。
中国青年报发表曹林的观点:一个体制内的朋友跟我传授他的当官心得和体制内的生存之道,其中一条是“越左越安全”。他认为一些事情,宁愿上纲上线,宁愿走过头和扩大化,宁愿走到极端、走到让人反感的地步,也不能让上级感到有任何一点儿不到位的地方。与此对应的是,网络舆论场中流行着一种“越右越正义”。对国家和政府越表现出激烈的批判姿态,逢中必反对,逢美必叫好,越是站到政府的对立面,在自由放任和无政府上走得越彻底,越会喊自由民主的口号,越容易被打扮成正义的“斗士”,受到部分网民的追捧和欢呼。两种极端取向都与中国的发展和改革轨道背道而驰,我们的改革需要一种务实的、客观的、尊重现实国情的理性态度,谨守常识,避免极端主义。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各方面都正常的现代国家,社会的主流和基本面都是力挺改革的:爱国,支持现有的改革方向和渐进策略,认同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想回到可怕的“文革”,厌恶人治追求法治,信奉市场而又警惕市场化局限,也觉得中国有自己的国情,无法把西方那一套照搬过来。这种社会基本面下,秉持“越左越安全”和“越右越正义”都会被人们当作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怪物。
小蒋随想:我们吃过极左的亏。至于极右势力,虽然从未占据过社会主流,但其对无政府主义的狂热,对无边界自由的叫嚣,令人不寒而栗,同样值得高度警惕。这其实应了那句——过犹不及。任何事物都讲究一个度,适度往往会产生良性循环,过度很可能导致恶性毁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身,就是我们在吸取了曾经的经验和教训之后,选择的一条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吸收西方国家良性因子的理性道路。通过渐进式改革,中国社会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要变革而不要“革命”,一字之差却体现了治理的智慧与法治的文明。已深谙理性发展的中国不会接受极左与极右,那些试图“非左即右”者其实是自己玩火。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