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公务员嫌钱少何不辞职”是种积怨
背景 :由于社保并轨等因素,公务员涨薪已成事实。对此,有人表示支持理解,也有人依然反对吐槽。其中,一种最常见的质疑是“公务员嫌钱少为何不辞职”?
中国青年报发表曹林的观点:“不辞职”是不是事实?没人辞职往往只是想象,并没有得到数据支撑。实际上,我的好几个公务员朋友都因为待遇问题而辞职,到企业拿高好几倍的薪水了。公务员辞职一般都比较“低调”,他们的正常流动确实比以前频繁了。即使辞职的公务员很少,但不辞职的原因有很多,不辞职并不代表公务员的收入就很高,工资就不需要涨。讨论公务员收入高低,应该有一个可衡量的客观标准。比如,跟公务员付出的劳动比,跟社会的平均工资比,跟城市的生活成本比,跟其他国家公务员在社会阶层中的收入对比程度比——拿这几个标准去衡量会发现,中国的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收入确实偏低。还需要区分贪官和普通公务员。把对贪官的痛恨延伸到多数无辜的公务员身上,涨工资的话题就没法儿聊了。我觉得,广大公务员应该是财产公开的最大支持者,因为,他们是收入不透明的最大受害者。因为收入不公开,每个人的形象都被与贪官绑在一起,享受着无数莫须有的隐性福利。还是别说“钱少为何不辞职”这样的伪问题吧,多讨论这些实在问题。
小蒋随想:官员财产公开已谈了N年。这样的问题不是没人谈,而是群众讨论热烈,官方反应“淡定”。这种“非良性互动”,只是官与民产生隔阂的原因之一。再者,“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成为顺口溜,也印证了行政机关服务不佳不是个例。而且民众面对的往往是基层公务员,基层干部给群众留下不良印象,更加剧了官民之间的直接性矛盾。还有则是较为宏观的政策性争议。比如,地方频频实行“半夜鸡叫”式限购,强制拆迁背后的权力魅影不胜枚举,行政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法规化导致与民争利……说白了,一些群众对公务员涨薪确有不理性的强词夺理,但这些不理性也源于既有的“积怨”。老百姓心气不顺,怎能乐乐呵呵给公务员涨薪点赞?有人觉得,这应当一码事归一码事,公务员涨薪与某些行政问题不能混为一谈。但是,情绪这个东西不是说理性就能理性的,当一些权力依然任性时,尤其难。
“独苗”排斥二胎弟妹与成人欲望无边
背景 :网友“滴答”想生第二胎,为了不伤害8岁大的女儿,不得不和老公写下《保证书》,向女儿保证,永远第一喜欢大宝。
钱江晚报发表高路的观点:保证书可能是个缓兵之计,但总有一天要面对问题的。很显然,孩子理解的“第一爱她”,是更多的时间更多的东西更多的关心,而不只是口头上的承诺。如果是这样,那么她以后十有八九是要失望的,因为很明显,一个8岁多已经能照顾自己的孩子跟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相比,谁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更多一点?在父母眼里,这很正常,但在孩子眼里,这可能就是一种伤害。保证书并不能起有效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从小学会分享,这种分享要从平时他和同龄人玩耍时就开始灌输,懂得分享其实也是一种快乐,爱不会因分享而减少,同时爱其他人也是一种乐趣,那么,当他身边多了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时,他就不会那么抵触,甚至可以欣然接受了。
华商报发表然玉的观点:倘若你愿意,便可以从此事中,解读出众多正面元素。比如说,平等、包容的亲子关系,用对话沟通而非“强力压制”解决矛盾;再比如,现代范儿的契约精神启蒙,签订“保证书”亦向孩子传递了权利约定、重信守约的价值理念。可现实真有这么美好吗?动辄许下“永远第一喜欢”式的轻佻诺言,极可能作茧自缚,最终不可收拾。其实,关于“生二孩”一事,家长们真正应该告诉大宝的,一方面是“爱确会被分享”,使之建立恰当的心理预期;另一方面,“多子家庭”的独特性和乐趣所在……除此以外,最关键的还是日常生活中,注重细节规避伤害。
小蒋随想:欲望是无止境的,这是一种天性,也是一种劣根。在“大宝们”怕失宠的背后,是他们希望获得父母全部的爱,甚至这还不够,而是要更多的玩具、更多的陪伴、更多的……自身的欲望尚且还满足不了,又要有“竞争者”来分一杯羹,怎么行?这其实怪不得孩子,有多少成年人知足常乐,而不是想要更多?成年人对金钱的渴望、对资源的掌控、对权力的争夺,甚至是腥风血雨的。如果学会“分享的快乐”真那么容易,社会恐怕也不会存在巨大的贫富差异,让人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也不至于那么艰难。甚至就生二胎本身来说,“缓解老龄化”的命题太宏大,一些人还不是“想要更多”?不要光说孩子自私、没有教育好,成年人也当自省。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