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别扰了余秀华的适意栖居

 刘效仁

2015年01月30日14:5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陌生人,请抱一抱我,不要问我冷不冷。”

因一首《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火遍大半个中国”, 湖北女诗人余秀华日前当选为湖北钟祥市作协副主席。虽不知道在14名副主席的豪华阵容里位列第几,但用官方的话说,也正式确立了她在当地文坛的地位。(2015-01-30《南方都市报》)

当然,这不过是余秀华开始“走红”的一个标志。她家小小的院子里,近来挤满了采访的记者,争向要出版其诗集的商人。当地有关部门也相继赶来慰问,与媒体对接,试图借余秀华打造“乡土作家群”的城市名片。有公益机构提出为她众筹或募捐;此前反目的诗友上门,提出做经纪人……继去年末出席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余秀华等五人诗歌朗诵会,今年 1月底将再次进京,出席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媒体见面会。正是《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可那首《睡你》,连余秀华也坦陈“并不是一首好诗,只是有点标题党”。假如把“睡”字改成“拥抱”,尽管也有家国情怀,深切的悲悯,亦会淹没于诗海之中。就连首推余秀华的诗刊亦不能免俗,在其“诗刊社”微信公众号推介时,用了“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为题。这条微信阅读量之所以多达6.9万,亦与“脑瘫患者”不无关系。

对余秀华来说,她的诗作正源于人生苦难的生命际遇。出生时因难产缺氧所致的先天性脑瘫,改变了人生的走向。注定要比同龄人遭遇更多苦悲。拥有深深自卑,在一首诗中自喻为“一棵稗子”。她称童年“灰色”,青春是“罪恶”的。手上因切腕留下的伤疤,诗中则比喻成“胎记”,意在隐藏起苦难的秘密。19岁成亲的那段婚姻,是“青春给了一段罪恶”,内心几近撕裂。好多次,都在诗的结尾以“洗净身体”来迎接想象中的美好。

在余秀华的诗中,虽然很少直接触及残疾,因为“说出身体残缺如牙齿说牙痛一样多余”。她只将其看作“被镌刻在瓷瓶上的两条鱼/狭窄的河道里,背道而行”。但不能不承认,她的诗作诞生于苦难。因写字手抖动,只好选择最简洁的表达。可在所有的文体里,诗歌是字数最少的一个。苦难多多,感情越发细腻也更加敏感,诗歌就成了最好的出气孔。诗歌之道不是书卷气,不是辞澡华美,也不在理正义堂堂,而在情在于抒发独特的情感。当余秀华把自己的苦难人生写进诗歌,自然就入木三分,也感人至深。

“他揪着我的头发,把我往墙上磕的时候,小巫不停地摇着尾巴。对于一个不怕疼的人,他无能为力。我们走到了外婆屋后,才想起,她已经死去多年。”“被自己钉在十字架,被自己取下来。其实,雪下不下来都阻挡不了我的白,我白不白都掩饰不了一生的荒唐”。每一个字都带着极重的份量,每一行都饱满了伤痛,每一句都穿透着灵魂,让你疼痛不已伤怀不已。

但老实说,我不敢称她“诗意的栖居”。因为生命不是她所要的样式,而诗歌更不是。所以余秀华一再强调,“我的身份顺序是女人、农民、诗人”。“如果你们在读我诗歌的时候,忘记问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将尊重你”。公众不妨尊其意愿。多读她的诗而忘却其身份。不过分追捧,称她为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森。也不要过多干扰她平静生活,过度消费她,包括当地的政府。如果想帮忙的话,不妨在物质上改善一个余秀华每月只有几十元低保的贪寒生活。

好在面对诗歌引来的喧嚣,余秀华保守了宁静的心绪。“他们选我当,我就当呗,无所谓,我还是写自己的诗,过自己的生活。”是的,有名无实的冠冕,与诗歌何干。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