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封住“特殊情况”这个车改“活口子”

徐云鹏

2015年01月21日13:57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近日,江西省新余市纪委公布年底突击检查结果:新余市有56家单位出现违规租用公车的情况,经最后核定,有200多人补交违规租车费用8万余元,这也被媒体称作是“既拿车补又坐公车”。作为公车改革试水先锋的新余市,是否遭遇政策走样?(据2015年1月20日 中国广播网)

必须肯定,新余市公车改革的成效很明显。根据媒体报道,车改一年能省近4000万。可见,公车改革势在必行,应着力推进。但是,仅仅通过“自查自纠”,在11个月近9000次公车租用中,就发现了8万余元违规租车费用,显然这还不一定是最准确的数据统计。而按照规定,对于处理一般公务用车之外的事务,确实可以选择租用公车,只是对何种情况可以租用公车有严格的规定,需层层审核。那么,为什么在层层严格审核下,仍然有人试图钻车改规定的空子呢?

新余市车改办一位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的玄机,当初设计方案时,规定“特殊情况”可以租用车辆。于是,各单位便习惯向“特殊情况”上靠,在“特殊情况”上找对策、钻空子。再加上车改方案规定的并不细致缜密,有些部门车补够用,有的部门不够用,自然会给“特殊情况”派上用武之地,出现套用“特殊情况”租用公车现象,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这也是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的常见病,诸如“原则上”、“一般情况下”、“无特殊原因”、“除特殊情况外”之类的模糊用语屡见不鲜,但又常常对究竟什么属于“特殊情况”,“特殊”在何处,“情况”啥类型,不做清楚明确的说明,大而化之,笼而统之,疏漏较多。

也正是由于新余市党政机关租用公车的改革名目不够细化,具体规定不清晰也不严谨,才让“特殊情况”为车改规定开了“活口子”,留下“长尾巴”,甚至成为部分违规者的“挡箭牌”。由于“特殊情况”变成了下有对策的“特许通行证”,在理解和执行过程中走样变形,注定是不可避免的。同时,还使违规者能够找到辩解的理由,从而给事后追究责任造成困难,板子难以打到具体人身上。

模糊的规定走形式,严谨的制度有威力。实质上,“特殊情况”过多过滥,也就等于没有特殊。剔除规章制度中的模糊表述,封住规章制度中的“活口子”,是保证了制度的合理性、约束性和权威性的关键所在。制定规章制度中,应尽可能剔除各种模糊表述,多用“严禁”、“一律”、“不准”等不开“口子”、不留“尾巴”的明确用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无空子可钻。吸取经验教训,新余市的车改方案应在细化租用公车改革名目,制定更清晰更严谨的规定上下功夫,也可以继续保留“特殊情况”,但必须认真细化,以便创造出更大的改革效益。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