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担当需要能负重的“肩膀”

2015年01月18日09:46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担当需要能负重的“肩膀”

李斌

  1月1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有同志谈到,做县委书记压力很大。习近平总书记说,越是责任重大的岗位,遇到的压力肯定会越大,这就需要担当。党看干部主要就是看“肩膀”,看能不能负重,能不能“超负荷”。

  县委书记是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总指挥”,县委书记在不在状态,能不能奋发有为、勇于担当,关系党的形象,更关系百姓的福祉。习近平总书记从切身感受的角度,同200名县委书记谈事业谈形势谈担当,彰显出对基层干部的理解和关怀,也为基层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提升为官从政境界指明了方向。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从事任何工作都会有风险挑战和压力重担,事业发展一帆风顺的时候并不多见,道阻且长倒更为寻常。基层干部冲在事业发展的第一线,必然面临更多的挑战和矛盾,也更需要锤炼能挑重担的“肩膀”、练就敢于负责的执政风格。讲担当,就是要重责任、重实干,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拼劲,迎着矛盾问题攻坚克难,要有“无功就是过,庸碌就是错”的自觉,向着实绩实效主动作为。

  当前,仍有一些干部害怕担当,将决心贯彻到了口号上,担当停留在了表态上。如果因正风肃纪收得紧、治党治吏管得严,就埋怨“官不聊生”、认可“为官不为”,干部还怎配当“人民的勤务员”?如果因担心改革难调众口,就犹豫观望、拖延等待,如何避免改革蓝图在落实中落空?如果因担心出现踩踏事故,就索性叫停灯会、花会、演唱会等一切群体活动,如何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难道什么都不做就符合群众根本利益?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不仅难成大气候,当不好党的干部,还会被老百姓唾骂。

  好枪法是子弹“喂”出来的,好干部是在实践中磨炼出来的。为官一任敢于担当,是好干部的基本素质。做官不做事,在位不谋政,该管的不管,该抓的不抓,其实是官本位思想在作祟——干事创业远不如坐享安逸来得痛快,改革创新远不如墨守成规来得安全稳妥,从自我角度考量,再没有比“太平官”、“守成官”更好的差事。避免“庸官”、“太平官”污染党风政风,除了弘扬实干精神和担当大义外,也应当做好“排除法”,用科学的干部考核和人事机制,将不务正业、不敢担当者排除出党员干部队伍之外。

  置身一个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大时代,党员干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激发“为官避事平生耻”的思想自觉,砥砺“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豪迈情怀。方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机遇期,放下急于求成的功利心,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大胸怀,广大党员干部一定可以为改革发展开辟出更大的格局空间。
 

分享到:
(责编:耿聪、文松辉)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