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人民网评:养老金并轨成功,还要迈过多道坎

姜赟

2015年01月14日16:4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对外公布,有人感叹“7年并轨终成真”。这意味着,近4000万的群体养老将告别“免缴费”时代,争议不断的养老“双轨制”在制度上走向终结。

一路走来,养老改革困难重重,着实不易。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企业养老保险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并未参加,“双轨制”一直延续至今,退休金与养老金的差距逐步拉大。从养老金替代率这一衡量退休生活水平的指标来看,有统计显示,我国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替代率超过80%,个别甚至达到100%。而目前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则在50%以下。这也难怪群众抱怨不公,改革呼吁强烈。但是,“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割自己的肉、革自己的命,更是难上加难。2008年开启的5省试点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

锐意改革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最醒目的执政标签,啃动硬骨头是新一届政府最鲜亮的治理名片。如今,养老领域多年未决的难题开始破解,得民心,遂民愿。这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吸取了试点改革失败的教训,做出了科学的顶层设计、画好了完备的路径蓝图,令社会各界信服。举例来说,面对许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最关心的问题——“改革后,我的退休金会不会少很多”,改革者设立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就是为了稳定预期,给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吃下“定心丸”,减少改革阻力。

尽管养老保险改革终于迈过一大道坎,但仍然面临养老金待遇差距矛盾突出、养老金支付压力大等难题。过去的历史包袱,决定了改革前路不会一路鲜花,而注定充满荆棘。

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低。2013年底,按照基金在全省区市范围内统收统支的标准,只有6省区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省级统筹。统筹层次偏低,使得各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负担畸轻畸重,从根本上促使社保关系转移接续难。

社保资金缺口和个人养老账户空转,是困扰地方多年的问题。2013年,全国19个省级地区出现当期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缺口共计1702亿元,需要中央财政补助;其他13个省级地区当期收大于支,基金结余4042亿元。基金缺口与结余并存,财政补助与基金闲置并存,使得这一个覆盖数亿人的保险制度,未能发挥出风险分散和互济保障功能。

此外,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机制尚不健全。结余基金绝大多数存银行、买国债,投资渠道单一,收益率比较低。补充性社会保障推进缓慢。商业养老发展滞后,尚未形成多层次保障体系,参保人员过多依赖政府的基本保障。老龄化高峰的迫近,养老抚养比持续增高,医疗费用上涨,给社保基金长期收支平衡带来了很大压力,亟需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

上述“拦路虎”,都对改革推进落实形成挑战。不过,改革红利不会自动变现,只要以真抓实干的精神推进制度创新,以造福人民的使命感承担历史责任,我们就一定能实现“莫道桑榆老,人间重晚晴”的美好期许。有理由相信,通过改革的不断深入,养老保险制度将焕发新的青春活力,为人们提供一个人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安”的制度保障。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