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晚,湖北省武汉市2014年“十个突出问题”承诺整改电视问政“期末考”如期开考,在首场作风问政中,武昌区委书记王立当场被要求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果出现卡壳情况,好在最后还是完整的背出来了,没有丢面子。(1月7日 人民网)
去年10月14日,武汉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部署大会,相关考核组会后在街头考核市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情况。各高校的师生员工、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街头店面的商人等,都成为强制随即抽查考核的对象,任务完成不好的单位及其领导将受到上级批评,因此整个武汉掀起了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甚至有摊贩商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得清清楚楚,帮助顾客牢固记住,以应对随时抽查背诵。
太多人对武汉市此举表示难以理解。首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字数很多并有前后顺序,的确不容易记住。其次是随即抽查令人防不胜防。再者是背诵不好会让单位和领导受批评。因此,不仅武汉市民个个抱怨不已,全国网友也大力声援,并一起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质疑:一个城市的文明是背诵出来的吗?的确,城市文明的确不是背诵出来的,而是需要实实在在体现出来。即便大量市民背诵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在许多言行举止上都体现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这样的城市照样是文明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武汉市不得人心的此举只能招致市民的不断吐槽,以及全国网友的热情围观。
现在,一个本应在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起到表率作用的区委书记都差点儿没能完整背诵出来,这足以说明武汉市此举的确非常值得商榷。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武昌区委书记王立在武汉市电视问政的当场没有完整背诵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他的后果将有多么严重——恐怕即便不是被免职或调离岗位,也得受到啥处分吧!而且更关键的是,像王立书记这样在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差点儿没能起到模范作用的党政领导干部应该不会止于一两个。
进一步来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体其实是地方政府,而非市民。中央文明委发布的2011年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把城市文明分成了以下七个大项——“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全国文明城市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显而易见,这些指标更多的是指向了城市政府的权力行为,而非市民。因此,如果地方政府将城市文明建设这样一个非常宏大的任务转嫁到市民的身上,要求市民必须背诵出来,那么就不仅严重有失偏颇,而且还粗暴地用公权力绑架了他们,让他们成为官员功利政绩的“牺牲品”。
退一步来说,即便武汉市的党政领导干部非得认为全体市民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个大事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他们也得须知广大市民是不是足够文明,其实更多地应该体现在他们是不是做到了“爱国”、“敬业”、“诚信”与“友善”等,而不是体现在他们能不能背诵之上。市民固然在城市文明的建设中并非无可作为,但在现代社会中,市民能否做到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共秩序,能否做到爱护环境卫生,能否树立起朴素的公民观念、培育健全的权利意识,比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得多。离开了践行,仅仅字面上的背诵不仅推进不了城市的文明建设,而且反而徒增笑料。
总而言之,在中央要求严肃反对形式主义的当今大环境下,武汉市“全城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是时候该被立即叫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