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四川高校新鲜事儿爆料称,四川师范大学“大学生性文明与性健康”这一课程的期末试题“惊现神考题”,压轴题为“如何看待大学生约炮”。对此,出题老师指网友曲解了题目,本意实为“大学生如何看待约炮”,旨在引导大学生从性道德、性文明等角度反思该行为。(1月6日《南方都市报》)
一堂在四川师范大学受到学生广泛欢迎,并且属于四川省精品课程的全校选修课,其在期末推出的所谓“神考题”,我看更应视作直面现实的真问题:“目前社会上有一种现象,通常不是想恋爱却又有性需求想满足的人,通过网络聊天软件找他人相约见面发生性关系,俗称约炮。作为一名大学生,你认为应当如何看待这种现象?”透过这道考题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对大学生成长的真心帮助与关爱。
的确,“约炮”意同“一夜情”,而其语言表达则显得更为粗俗。但针对有网友认为,作为正规大学的期末考试,不应出现如此低俗讨论的说法,我却不敢苟同。道理并不难懂,没有感情基础、缺乏责任感的一夜情行为,当然是种令人不耻的滥情表现,但在大学选修课中出题探讨和议论这一现象,就是为了解疑释惑、辩明是非,从而起到拒绝低俗、慎独慎微的积极促动,这种益处多多的“人品考题”,在试卷中出它几道又有何妨?
大学“神考题”,实显“真爱护”。无疑,比起那些人云亦云、四平八稳的期末试题,容易让人曲解为“如何看待大学生约炮”的现实话题,其出题之后将会引发的争议或风险,几乎是可想而知的。但我以为,就算这是一种“神考题”,那也是不避焦虑的“神”,敢说真话的“神”。正如出题教授所言,根据此前所做的调研,当前大学生在性方面的不良行为有一定数量。“光靠这一门课肯定难以改变很多,但我们也希望做的努力能得到理解,更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
循着某种现实语境,如今去做“大学生性文明与性健康”这样的教育课程,尽管只是一堂选修课程,却也未必能有多少“成熟经验”可供参考借鉴。换言之,教得稳妥精彩、引人入胜,那是为师之本、理所当然;而反过来,若对某个题目众口不一、争议骤起,往往还会给老师、甚至给学校招致不小的舆论压力。由此而论,今天俨然已现的大学“神考题”的围观热点,其实也考验着社会公众对于“大学性教育”的理解实际和包容程度。
大学“神考题”究竟应当怎么看,学生的评价和看法,才是最具说服力的。而值得欣慰的是,记者从涉事大学的多个学生处获悉,此课程不愧为“精品”选修课,放出来往往几分钟就没了;不少上过此课的学生也由衷点赞,“我最初是觉得好奇,去听了后才发现真的可以学到东西。”这就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大学期末考试出现“约炮”一词,就必然要惊慌紧张、甚觉敏感了,联系到该校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作为开课目的之一,还是少作一些“神忧虑”,多去体会“真爱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