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制度不任性,干部咋会超配?

邓海建

2015年01月06日14:07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记者从中组部获悉,全国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截至目前,全国超职数配备的4万余名副处级以上领导职数中,已消化15800多名,完成近40%。(1月5日新华网)

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绩效管理的科学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按职数配备干部,既是权力法定原则的体现,也是公共管理科学性的彰显。

遗憾的是,这些年,不少地方在超配干部问题上陷入“清减-膨胀-再清减-再膨胀”的怪圈。一边是机构改革雷厉风行,一边是超配干部几已成风。限制副职,就提副秘书长、助理;领导职位满编,就拿巡视员、调研员“顶上”……此前有数据说,中央巡视组已完成的常规巡视中,11省份超配干部被“点名”:譬如辽宁查出超职数配备干部26272人;吉林一次性解决和消化23个超配副秘书长;内蒙古12盟、市设有30多个巡视员、63个副巡视员,区发改委班子成员多达17人。这些带有共性的历史遗留问题,凸显副职、虚职在一些地方已成超配“重灾区”。

事实上,2007年、2009年,国家层面曾进行过两次专项清理,但效果未必理想,或者说反弹强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减少机构数量和领导职数。此后,2014年1月,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和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印发《关于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的通知》,明确了对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纪律要求。这一轮整治呈现出明显的三个特点:一是动真碰硬。结合巡视情况,凸显纪律威严。二是查清存量,控制增量。采取“对账”审核与实地检查的方式,防止虚报瞒报。三是严肃问责。落实责任制,兑现时间表,各种配套的“消化”举措密集跟进。

当然,再好的清理与“消化”,都是事后救济。公众最想追问的是:数万名超职数的副处级以上领导,究竟如何闯过“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而轻松走马上任?《公务员法》也有了,专项清理也不缺,为什么屡禁屡犯、禁而难绝?这些问题的背后,恐怕还是少数地方用人太随意、干部“能上不能下”所致;而深层次的原因,还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没有蹚过“深水区”。

眼下,尽管近半的超配领导被“消化”,但究竟是怎样的“消化法则”,恐怕也要晾晒在公共监督的阳光下。因为不久前,就有地方为“完成超职数干部消化任务”,想出了让五十岁左右干部“在家歇着、工资照拿”的馊主意。如果“消化”仅仅是免去现职、保留职级,制度良善初衷难免要在执行中南辕北辙。

一个萝卜一个坑。“乱挖坑”,或者乱招揽“萝卜”,都是权力过于任性的表现。说到底,还是先有任性的干部任用制度,后才有难以收拾的超职数配备难题。显然,解决这个难题,事前防范远比事后清理更稳妥、更重要。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