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联名驱离艾滋男童,谴责之余我们更需要改变

刘晓飞

2014年12月18日10:11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据人民网报道,12月7日,就是国际艾滋病日后的第6天,四川省西充县某村,200余位村民用写“联名信”的方式,决定要将村里一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8岁男童坤坤驱离出村。(新京报)

试想一下,一位8岁的艾滋男童没有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反而受到全村的联名驱离,这种“歧视”将会是多么大的压力,对孩子幼小的心灵又有着多么大的摧残?对于这种行为,毋庸置疑,我们是要谴责的,然而谴责之余,我们更需要改变。

其实,村民的“背叛”并不是男童不幸遭遇的全部,透过村民的视角,暴露的是中国基层艾滋病防控的诸多社会问题。问题的根源是村民观念落后?不全部是。作为公众,寄希望于谴责村民来改变男童的境遇,既不现实的,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艾滋病问题。

莫非男孩就没有寻找社会温暖的希望了吗?当然不是,但这需要我们社会各界用真正的行动去把防治艾滋病的网络织全、织细。事实上,针对防治艾滋病国家已经出台了“四免一关怀”等政策,但不幸的是,艾滋男童没有享受到这项关怀,这也恰恰说明基层的政策落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农村这些政策“末梢”,更应该值得关注。

除此之外,社会的帮扶也至关重要。这一方面需要教育、医疗、民政帮困等机构给予大力帮扶,让艾滋病儿童也有学上、有饭吃,可以享受正常儿童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社会的观念氛围也至关重要,没有好的生长环境很难帮助一位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现在来看,坤坤被“敌视”不仅仅因为他是艾滋病患者,还因为他放火烧过邻居的干草堆,甚至点过油井,还偷过邻居的钱和手机。但是,试问当地村民,如果一位小孩长期在缺少教育与爱的环境下成长,在暗含着歧视的环境下成长,怎么能有良好的德行?如果说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那么作为成人的村民应该主动打破这一循环,把孩子拉到良好德行的轨道,而绝不是驱离。

总之,面对联名驱离艾滋男童,谴责之余我们还要去改变,这需要全社会协同发力。只有构建、完善艾滋病防治、关爱的社会系统工程,艾滋男童才会不孤单。

分享到:
(责编:袁云儿(实习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