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李芳:中国歌剧是该趋雅还是趋俗?

2014年11月06日15:20    来源:荆楚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李芳:中国歌剧是该趋雅还是趋俗?

  提起歌剧,相信很多人都很陌生。就连音乐系的学生,恐怕喜欢歌剧的也不占多数。同是所谓的“高雅艺术”,京剧、昆曲由于历史悠久,而且是中国本土音乐,所以就理所当然在中国发展的新时期被重新赋予了艺术的意味。很多文艺青年更是高举“保护国粹”的大旗,对这些普通老百姓平时难以接触到的艺术形式竞相追捧。可是歌剧,却与此有很大的不同。

  歌剧这种艺术本是源于西方,后来逐渐传入中国。经过中国老一辈艺术家的吸收改造,就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艺术形式。可是当我们简单回望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道路,就会发现被人们熟知的歌剧作品也就数《白毛女》了,而且这种熟知尽限于艺术院系这个极其狭小的范围,很多非音乐专业的学生甚至从来没有看过一场现场的歌剧演出,更别提没有在学校接收过高等教育的普通百姓了。

  所以很多人对歌剧的印象和认识都只停留在“高大上”的简单层面,没有切身体会过歌剧的人往往会将这种所谓的“高雅艺术”趋之门外,并觉得这样的艺术形式离自己非常遥远,它像一颗星星一样高悬天空,触手而不可得。

  可是随着我们国力的强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参与到像京剧、昆曲、歌剧等高雅艺术的活动中去,在物质生活水平提到的同时,也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修养。因为这是一个商业的时代,任何的娱乐活动、高雅艺术都离不开市场的调控,所以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歌剧究竟是该更雅还是更俗?

  有人认为,歌剧虽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它也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而且有一大批热爱歌剧的艺术家们毕其一生坚守在这份土地,为中国的歌剧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歌剧本是雅的艺术,哪怕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听懂,也就证明它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也就不能向市场、向娱乐屈服。也有人认为,歌剧这种艺术本就是外来的,不适合中国的土壤,如果要保留,那就只能在市场的导向下运作,让市场去熟悉观众能接受的范围和形式,再反馈给歌剧的整个编排和表演,只有这样,才能有很多的人愿意去花钱,愿意去消费。

  可是我觉得,无论是趋雅还是趋俗,都不利于歌剧在中国的发展。在市场化如此繁荣的今天,当然不能忽视市场的调节作用。但是,歌剧终究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如果将受众的娱乐心理看得比歌剧本身的艺术价值更重要,那还如何称之为“歌剧”?干脆叫“民间小调”算了!不过,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人”的艺术,只有更加接近人,也才能发挥它“人文关怀”的意义。如果歌剧能用更通俗直白的方式告诉世人一些深刻的道理,那也是可以原谅的,可它毕竟不能完全向市场妥协,从而失去了艺术的底线。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